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文学创作散文
连载(3)|情洒罗湖桥·上(1991-1995)

连载(3)|情洒罗湖桥·上(1991-1995)

作者: 山吧舞酒 | 来源:发表于2021-09-03 00:04 被阅读0次

    二、初入关的熊过与图像分析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的罗湖海关是九龙海关的“招牌菜”,干部人数接近800人,有九龙海关的“黄埔军校”之称,被认为是九龙海关干部的“摇篮”。熊过对入职那年参加的“共青团罗湖海关第三次代表大会”还记忆犹新,那阵容相当的壮观。关于这一点,熊过仍然能从他当年笔记中的内容里感受到当年的一番气息出来——那次题为《团结奉献  巩固发展  为开创海关共青团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上,有这样一段话:去年以来,我关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提出的“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的号召,认真贯彻海关总署九0年初召开的“全国海关先进模范代表学雷锋座谈会”的精神,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学雷锋、讲奉献、做新人”系列教育活动,并把这项活动贯彻到全年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去。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注重实效,认真抓好“近期安排与长远计划”“雷锋精神与本职工作”“学雷锋与办实事”三个结合,组织团员青年前往市博物馆参观“雷锋生平展览”;举办了全关有60%员工参加的“雷锋之光”歌咏比赛,开展了“星期六学雷锋清洁关区活动日”和“从自己做起美化身边环境”活动,平均每月有180人次参加这两项活动;建立了“学雷锋为员工服务日”,每月定期组织学雷锋小组为员工修理单车、理发、晒相,服务人数达到482人次,并向总关幼儿园赠送图书220册,各支部根据关团委的要求,均成立学雷锋小组,分别开展了“星期天义务加班”“为儿童服务”“重阳敬老”等活动。如果说当年的罗湖海关是九龙海关的“招牌菜”,那么当年罗湖海关的“招牌菜”肯定非一科莫属。何以见得?从一科当时被评为“1993年全国海关先进集体”上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据统计,1993年经罗湖海关进出境的旅客达到3783万人次,平均每天进出境的旅客10万人次,一科全年共查获案件3473宗,占整个罗湖海关查获的5656宗的61%,查案率和罚没值均居罗湖海关首位。

        一科的班前班后会天天开,但全科大会就隔一段时间才开。一科的会议室很宽、很大,四周围整整齐齐的排满了很多沙发,沙发都是进口沙发,每个都用沙发套罩着,米黄米黄的,很精致。在会议室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用隶书书写的王维《山居秋暝》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熊过后来才知道,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写的,那时候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此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在一次科务大会上,科里邀请了主管副关长周~玉出席会议,这是熊过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位女关长。从她沧桑的摸样依稀能看出年轻时是个美女。清瘦,干瘪的脸上有许多褶子,看起来愁云满布的样子。之前听人说这个女关长对关员严格的要命,近乎苛刻,她不近人情的领导作风,让许多人都受不了,包括一些科领导,大家见到她都如老鼠见着猫,能躲就躲。后来有一天,熊过知道了她的经历就释然了,——她年轻时是个美女,是个追求完美既有完美强迫症的美女,凡事都要求做的最好。结婚生下了两个女儿,都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按当时的老同志形容:如花似玉,沉鱼落雁。姐妹俩是当时海关大院两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由于她妈对女儿的要求太苛刻了,引起女儿强烈反弹,大女儿到了十五六岁叛逆期,竟然不惜孤身偷渡香港逃避家庭束缚。海关大院地处中港边境线上,跟香港只是一河之隔——深圳河,水脏的粘上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更要命的是河底的淤泥深不见底。她女儿偷渡那天晚上,过河的时候被海关保卫处的民兵发现了。民兵向天开枪示警,她吓得潜入水中躲避,脚踩淤泥而不能自拔,越挣扎越陷越深,最终溺水而死。第二天天亮,她的尸体被淤泥吸着留在了溺毙的位置未被河水冲走,而河水随着海潮退却降了下来,尸体露出了水面,最后保卫干部把尸体打捞上来。这里要说明一下,海关民兵其实都是海关关员,抽调保卫处持枪守边境,以缓解边防部队人手不足与偷渡潮之间的矛盾。偷渡潮期间,有海关民兵丢下枪,自己偷渡走了的情事发生。女儿偷渡溺毙,对她妈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死了女儿固然伤心,但女儿以这种方式死让她觉得耻辱。祸不单行,两年后,小女儿也因脑瘤去世了,她才十四岁啊。还有,她丈夫因为受不了文革的批斗,从六楼天台跳下自杀未遂,摔爆盆骨,终身残废……熊过想,作为一个没有了家庭寄托的女人能坚持活下来已是奇迹!多年后,熊过见到了退休在家的老上级,只见她干瘪的脸上洋溢出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是一副解脱了的样子。是啊,人老了知天命了,明白所有的痛苦都有结束的一天。

      在这次科务会议上,分管一科的周副关长说,根据老杜反映,近来有个别青年关员经常私自去罗湖桥头的海关监管区内的免税店购买烟和酒,要求科领导严格管理,带好队伍,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等等。关长在会上说的“老杜”,就是指罗湖海关的“红人”杜~均,一个在罗湖桥头工作了30多年的有着“走私分子克星”称号的全国海关先进工作者,铁面无私,“软硬不吃”,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他就参加了防特反特的“防暴队”,此时正负责巡查海关监管区域内发生的走私违法行为。一次,一名佩带着联检大楼“工作证”的中年人,大摇大摆地从现场的工作人员通道走过,老杜觉得有些陌生,立即上前检查,在他身上查获了企图走私出境的10万元港币。原来这个家伙是个香港走私分子,他用不正常的途径弄了个联检大楼的出入证逃避海关监管,企图蒙混出关,没想到栽在老杜手里。又有一次,老杜在巡查时发现一名旅客在一个关员的陪同下,从出口仓库取出了一袋行李后,从工作人员通道走私携带入境,老杜立即把他们截下来,并将情况报告了上级领导。结果,查获了这起内外勾结走私的案件。“六亲不认”的老杜让联检单位的工作人员心有戚戚,包括海关在内的那些企图帮亲戚朋友“办私活”沾点便宜的工作人员,都要避开老杜才敢下手,搞得联检单位那些想“干私活”的人苦不堪言,甚至威胁老杜,放出风声,说老杜少管闲事,否则用沙袋把他套起来,揍他一顿,抛到深圳河里。听到风声后,老杜没有被吓到,班继续上,步继续散,只是提高了警惕性,适当做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已——不管有没有下雨,手上都拿着一把长柄雨伞。那时候,老杜上有八十高龄的母亲,下有三个小孩上学,还有老婆失业在家,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老杜一的工资维持。据说,别的家庭都用上瓶装液化气了,老杜还在用柴烧火做饭。熊过一直不明白老杜哪里弄的柴火,在熊过看来,在那个年代,烧柴火的成本应该比烧煤气还高。总之,在普通人看来,老杜就是一个脑子转不过弯来的食古不化的“怪人”。事实并非如此,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足以证明——他的小孩读书毕业后失业在家,老杜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找出了他历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抱着这些证书跑去深圳市政府的信访办公室,向信访人员反映了他的苦衷,希望市政府看在他在特区建设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帮助他失业在家的三个小孩解决工作问题……老杜的问题很快有了回复,因为时任市委书记的李~“恰恰”是老杜的湛江老乡,第一时间获悉了这个情况,第一时间给他的子女安排了工作,有的在银行,有的在国企。老杜通过这种走“正门”却又达到了“走后门”效果的方法一揽子解决了他小孩的工作,真的羡慕死了旁人。有好事者发现,老杜能如愿以偿实现他的心愿,并非是走投无路的之下的激情之作,而是有着周密计划的权宜之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3)|情洒罗湖桥·上(1991-199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zg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