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六十四:慎终如始

《老子》辩证法简义六十四:慎终如始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5-18 15:26 被阅读0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局面平衡安定时容易控制保持;未出现征兆前容易谋取;事物在脆嫩状态下容易分开和化解;事物势力微薄时容易消灭散化,换言之也就是说,事情处在萌芽状态下是最容易解决的。《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在事情没有产生之前就要控制住,在动乱发生前就要治理好。故《周易》云:“惧以始终”,也有《易传·象传下·既济》云:“君子思患而豫防之 ”,还有《系辞传》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抱围大的树从毫毛般的种子胚芽一点点生长而成,九层高的楼台是由一筐筐的土石垒砌而成,千百里的路程是由双脚开始一步步走出来的。正如荀子《劝学篇》所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从而防患未然,避免我们所从事的伟大正义的事业遭遇毁灭性的失败。

    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主观妄为的因此而失败,固执不化的因此而失去。正因为如此,圣人不主观妄为所以不会有失败,不顽固不化亦即没有太深的执念所以不会失去。民间人们从事大的事业,经常功败垂成,总是在即将成功时失败。因此,至始至终都不要固执妄为,要要严于律己,始终如一地遵循大道的规律,就不会功亏一篑,就不会有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事情发生,也才能功成事遂。

    因此,有觉悟的领导者要始终如一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客观性,克服自身的主观随意性,正义而又伟大的事业才能成功。

    三、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正因为如此,觉悟者内外需求要见素抱朴和少私寡欲,不贪恋稀奇贵重的财物。 “学”,甲骨文字形似屋子外一双手摆布算筹和刻画字符的样子,本义为 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以获得经验、知识、技能 ,引申为求取。“学”,从本义上看,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求取真知要求取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不断地反思以汲取世俗中人们的固执妄为所犯过错的经验教训,《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此,以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主观干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觉悟的领导者,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要克己奉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要坚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六十四:慎终如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ai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