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们一家过得特别的开心,在一天结束前却发生了一个突发状况。

我们出发回家的时候,我跟儿子一起分工拿东西,我先把我要拿的东西已经搬到车上了,可是我等了好一会儿,儿子也没出来。结果,当他出来之后告诉我,他的ipad又被摔碎了。
我火冒三丈地责怪他,怎么又发生这样的事儿,太不长记性了,我还得花时间去修理。
本来他还淡定自若的,就这么被我大声地一吼,眼泪水就稀里哗啦的从眼睛里滚了出来,一边伤心地哭,一边大声地辩解说,这不是他的错,是姥爷跟他说这么拿东西的。
我一听就更冒火了,我质问他:“姥爷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嘛,自己没有想过这样拿是不是真的稳当啊?!”
儿子不服气,还是大声的辩解:“你怎么不去骂姥爷呀,这是他让我做的,又不是我要这样的。而且我也相信姥爷嘛,所以我才会这样子拿东西,谁知道iPad从上面掉下来摔碎了嘛?
我看着他这么倔的样子,真想一巴掌拍过去,不过就算我再冒火还是得先把自己压住:“我暂时不说话了,你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想想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等会儿说说你有没有考虑到位、做得不对的地方,以后再遇到拿东西拿不了应该怎么处理!”
就这样,我们俩安静的呆了十分钟之后。我问他想好了吗?岑乖点了点头:“嗯,是的。”

接着他跟我讲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本来是想要把我的ipad和汽水分别拿在手上的。可是姥爷说我这样拿的话,东西很容易摔。所以就让我把汽水抱在怀里,然后把ipad放到汽水上面。结果我也不知道因为汽水罐少了一罐后这个纸盒子就是晃动的,结果当我正要出门的时候,iPad一下就摔在了地上,屏幕碎了。”
姥爷是好心给他提了建议,然后岑乖百分百的确信姥爷这个建议是有效的,所以他就这么做了,结果很不巧iPad就是发生了意外,所以把屏幕给摔碎了。
我跟他说:“谁受益,谁负责。”
意思是,其他人可以给我们提建议,可是最终做决定的人必须是我们自己。
这是因为其他人的建议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经验是不同的。
所以,无论你自己有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最后这个事情的结果是要自己承担的。
所以我跟岑乖说我不认为老爷有错的原因,就是因为姥爷是出于好心告诉他,可以这么去拿,可是儿子是要去做这个动作的人,他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他自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因为最后这东西会不会摔,摔得惨不惨只跟他自己有关系,又他自己承担结果。
好在儿子一直都是懂道理,能够想通问题的孩子。
所以当我再问他,他以后遇到问题会怎么办的时候,他冷静地告诉我:
“我不会再这么轻易地做决定了,我会先想一想,这个建议对我来讲会不会有用。我会好好想想我听了这个建议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我认为这个建议带来是好的结果我就接受,如果这个建议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的情况,我就不接受了,我再自己想办法。”
我俩利用这样一次机会,让他理解“谁受益,谁负责”,iPad屏就算碎了,也值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