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先看了最后一个单元,讲的是郑老师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学霸,看过之后觉得酣畅淋漓,不愧是大家,娓娓道来,写的很平实,却很有可读性,也让我见识了一个有学识的家庭的教养。
读过书之后,发现郑老师真的拥有孩童的童心,也拥有爱心,正因为如此,读起书来,不像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交流,仔细体会,又觉得是在和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者在交流家庭教育理念。他总是以幽默的语言说着一件件事关教育的大事,有笑有感动,也有思考。
郑老师因为自己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其成为一名大作家,而他也将这些优良的传统延续至下一代,下下一代。合上书,还能想到很多话语,比如他强调很多的身教育儿,当他发现孩子有问题时,他首先找自身的原因,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从来不会因为孩子们做出不那么合理的事情而发脾气,只是这一点我做的太差了,相较,我之前也一直认为身教大于言传,可是做的还是不够好,没有郑老师认识的这么深刻,经常会因为女儿而闹不愉快,这样双方都很难受,孩子觉得自己的妈妈不够爱她,妈妈觉得女儿太无理取闹。可惜,那会儿,我不会认为自己做的这么差,心想,我读过这么多的育儿书,不会差到哪里。逐渐我意识到,其实很多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或者有些力不从心,反而责怪孩子。比如,孩子上床睡觉晚,我总是一遍遍催促,自己并没有早睡,看着时间太迟了,心理着急又没有好办法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烦躁,演变成生气,以至于有时候女儿带着不愉快入睡。现在我改变自己,计划自己也要早睡,哪怕是装睡也要做到九点半关灯睡觉。女儿配合多了。
随着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女儿早睡了,阅读时间变少了,每每看到她回家后不停的看手机,看电视,我又着急了,看手机不好,还挤占阅读时间,马上九点半了,什么也没做好,我也会有发火的趋势,而深究这个问题的根源,心里想着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嗷嗷待哺,一个总是不配合,孩子的爸爸总是不帮忙,这些负面的想法一旦产生,我就开始焦躁。其实是我自己管理时间不够科学,还期望不到五岁的女儿能够自己主动管理自己的时间,还能配合我做很多事情,又开始怪外人,这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却向孩子发脾气,太不应该了。深深的愧疚,事后道歉希望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还有一个我认为自己做的很差的地方是,安全教育没有跟上脚步,郑老师认为孩子从小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之前还认为自己做的不错,一比较,又很差,我只是通过说教的形式向女儿讲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思想,却不知道她吸收了多少,这个以后需要加强,怎么更深入,需要进一步思考。
非常喜欢这本书,还有些想法下次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