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或事,错过,就是一辈子。
于是,世间又多了一个追风筝的人。
如果说有一本书是让自己心碎着看完,那就是《追风筝的人》,心,在胸腔炸裂,似血红的花瓣,一层一层的向外延展吐蕊,那是追风筝的哈桑转身的一笑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阿米尔的泪水决堤 “哈桑,我该拿你怎么办?” 是拉辛汗意味深长的话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对一本书的整理,终究还是想留下自己的文字,独自体味它在自己这颗心里流过的的痕迹。就像,你说饺子很好吃,那是你在吃,而我,只关注饺子在我嘴里的味道。
读书时代对于亡国君主李煜的《虞美人》,只觉得它的词细腻婉转,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充溢着诗情画意,而恼人的愁绪,竟然可以似一江春水向东而流,虽说以后的人生没有爱上愁绪,但也剑走偏锋了好些岁月。何为亡国,愁思为何,无心体会,或无从体会。
重温《风筝》,尝试体味主人公失去祖国被迫移民他国的悲凉,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家园不再,风筝能何往。整本书笼罩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种族歧视与迫害触目惊心,人们妻离子散,惊慌无助,流亡,屠杀,目之所及,疮痍饿殍。
相较于生在和平国度的我们,终日囿于名利追逐,失眠于儿女情长,是幸运,亦是不幸,这个大命题,千人千面,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做一名追风筝的人。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阿富汗,全书以阿米尔的成长为主线,融入战争,宗教,爱,愧疚,赎罪等人类永恒的话题。
阿米尔,一位忧伤的少年,背负背叛的十字架,历经艰难的逃离,对梦想的选择,对爱情的追求等一系列的考验,最终踏上救赎之路,而这,已经是26年以后,而人生,又有几个26年。
故事告诉我们,错过或许就是一辈子,赎罪,不代表你就会快乐,或者从此心安理得,它只是让你回到最初的地方,追回曾经丧失的勇气,就像断线的风筝,你看着它飞远,而你却无能为力,能抓住的,只有手里面那半截线,而你庆幸自己,幸好还有这半截线。
贯穿全文的,是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
阿米尔与哈桑,富家少爷与仆人,一个一出生就失去母亲,一个出生五天就被母亲遗弃,两个没有得到过母爱却喝过同样乳汁的孩子,在同一个院子里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同一个屋顶下说出了第一个字,阿米尔说的是“爸爸”,哈桑说的是“阿米尔”,身份的悬殊,种族的歧视,一段血浓于水的友情,一段不对等的友谊,注定也是一段脆弱的友情。
在阿米尔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极度渴望父亲的关注和认可。
阿米尔的这种失意交织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也正是因为这种落差,他妒忌哈桑受到父亲的关注,因为哈桑无论哪方面都比他厉害,打水飘可以跳八下,而他拼尽全力才五下,他创作出第一个小故事,哈桑赞赏过后提出的特别问题,让他自尊心受不了,哈桑更是一个追风筝的高手,跑得很快,那恰恰是他不具备而他父亲却非常看重的运动才能,他父亲从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请医生医治哈桑的兔唇,他想要更大更好看的风筝,可他父亲给他买的同时,也会给哈桑买,他不希望父亲给哈桑买,他希望父亲最疼他,他要父亲全属于他一人。
然而,埃米尔也是善良的,他为哈桑的身份难过,为哈桑居住的地方难过,他时常捉弄哈桑,会意识到自己对哈桑太刻薄,想向他道歉,他能看到哈桑像羊羔一样无助的眼神,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总叫人不要杀羊羔,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父爱,却因自己背叛了与哈桑的友谊感到空虚,面对别人的赞扬,他感觉好像有把刀子刺进他的眼睛,他不敢去看刻有他和哈桑名字的那棵树。
他希望哈桑报复他,惩罚他,正如拉辛汗所说“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是不会痛苦的”。他一生都活在拷问自己的灵魂中。
哈桑,我宁愿称他为一位高贵的仆人。
他忠诚,勇敢,聪明,纯洁,包容,有担当,善解人意,虽比阿米尔小,却总是鼓励阿米尔,处处保护阿米尔,邻居的孩子欺负阿米尔,总是哈桑挺身而出,面对毒蛇一样的阿赛夫,他掩饰自己极度的恐惧,用尽全力拉开弹弓,威胁阿赛夫将成为“独眼龙”而救下了阿米尔。
他身手敏捷,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用舔手指和脚踢灰尘来测试风向,帮助阿米尔赢得风筝比赛。阿米尔陷害他,赶他走,他知道善良的阿米尔是因为愧疚,不敢面对他,于是他承认自己偷了手表和钱再次救了阿米尔,让阿米尔免受父亲的责罚,之后他们父子离开了阿米尔的家,这一别,就是永远。
高贵的哈桑,一直都守护着自己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
哈桑,我也为你千千万万遍心碎,你仅有的缺陷兔唇,也是上帝不忍直视你的光芒而错失了手中的刻刀,你像太阳照耀着阿米尔,却甘愿隐去自己的光辉,默默守护在阿米尔身边,你是折翼的天使,你让阿米尔背负一生的愧疚,而只有踏上救赎之路,才能涤荡他浑浊的心,追寻到自己的风筝。
阿米尔和拉辛汗。拉辛汗,这位亦师亦友的长者,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照片中,父亲抱着他,可他却拉着拉辛汗的手指,父亲嫌弃他面对别人的欺负不反击时,拉辛汗却赞扬他不暴戾不卑劣的可贵品质,他总是称呼阿米尔为亲爱的阿米尔,父亲对他的写作不感兴趣,拉辛汗却鼓励阿米尔继续写作,还称赞阿米尔有独特的天赋,他随时倾听阿米尔讲故事,这对于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
拉辛汗是一个典型的暖男,他知道阿米尔一直活在痛苦之中,引导阿米尔走上救赎的道路,他理解阿米尔和他父亲所做的一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化解阿米尔和父亲之间的矛盾。
阿米尔的亲情:
阿米尔家族有着出类拔萃的历史,他的祖父曾与阿富汗国王合影,父亲富甲一方,他们家的房子最华丽最美观的建筑,阿米尔的父亲身高近两米,曾赤手空拳和一只黑熊搏斗,是名副其实的阿富汗英雄,父亲自己亲自设计并建造恤孤院,并致力于帮助身边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有这样优秀的父亲,阿米尔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多少孩子像阿米尔一样,渴望与父亲亲近。
阿米尔的父亲对他的问题只是用哼哼来回答,为父亲捡回被风吹掉的帽子就能让他很高兴,因为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到他是父亲的儿子,他父亲怀疑与他的交谈能不能像男人跟男人那样,这短短的几句话就足以刺痛他,他恨恤孤院的孩子们,因为父亲对他们很有耐心,父亲希望他有运动天赋去踢足球,可他却成为球队的负担,父亲厌恶他泛滥的同情心,愤怒他不会保护自己,他父亲甚至说,要不是他亲眼看见阿米尔从他老婆的肚子里拉出来,他肯定不相信阿米尔是他的儿子,这无疑是对阿米尔最大的否认。
后来,阿米尔想利用一年一度的追风筝比赛夺得父亲对自己的肯定,但是,在阿米尔终于如愿以偿赢得了放风筝比赛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父爱后,又因为愧疚对友情的背叛而感到空虚。
在阿米尔享受了短短的与父亲相亲相爱的日子后,父子俩的关系又在哈桑父子离开他们家之后再一次降到冰点。后来父子俩一起逃亡移民,阿米尔也逐渐成熟有担当,父亲也终于欣慰的看到阿米尔的改变。
26年后,在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时,他最终释怀了父亲对哈桑的偏爱,也化解了自己多年对父亲的怨恨。
阿米尔的爱情:
阿米尔和索拉雅,他们俩人其实是同病相怜,索拉雅有一段不光彩的过去,阿米尔也背负咒语,但索拉雅比阿米尔勇敢,在订婚的那天晚上就向阿米尔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并获得了阿米尔的谅解和真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索拉雅是来引导和帮助阿米尔面对自己内心的。
他们之间既有着伙伴一样的情谊,也拥有夫妻间的甜蜜,他们相濡以沫,肝胆相照,是最理想的夫妻模式,最后他们收养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一起追寻到了属于他们的风筝。
正如翻译李继宏写道,在本书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又可以是正直、善良与诚实。不管它在我们的心里象征着什么,都让我们追寻自己的风筝吧,这是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全书有多重主题,谎言与真实,背叛与救赎,成长与教育,邪恶与善良,人性与天性。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与本书的主人公有着相同的背景,因为故事太过真实而数次向读者澄清不是他自己的故事。
他有力的笔墨,不留痕迹地刻画出了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拥有独立的人格,主人公阿米尔也通过自我救赎,最终拥有完整的人格。
他看似轻描淡写的文笔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兵团,我甚至觉得他有些变态,把我们内心某些阴暗的东西赤裸裸的抠出来曝晒在太阳底下,让我们忏悔,让我们扎心,也让我们自省。
故事是真是假,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打动了我们,提醒着我们,追寻自己的风筝,别等错过。
因为,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