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崤函文苑
孙子兵法(24):奇正相生,活学活用

孙子兵法(24):奇正相生,活学活用

作者: 红叶拂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20:49 被阅读455次

    原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译文: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解读:

    上面这一段为《孙子兵法·兵势篇》第二段,讲的是用兵分“奇”“正”,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变幻无穷。

    这段也是被误读最多的,大多数都认为“奇”为“出奇(qi)制胜”中的“奇”,实际上应该理解为“奇(ji)数”中的“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也是最早出现“奇”“正”的说法。孙子把其运用到兵法当中,这也是别出心裁。

    通常认为,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在用兵方面,用于守备、相持、箝制的为正兵,用于机动、预备、突击的为奇兵;在战场上,正面交战的为正兵,其它的为奇兵;在战术上,按常规作战方略进行作战的为正兵,其它特殊战法破敌的为奇兵。

    总的来说,熟读兵法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能运用兵法打仗的世人寥寥无几,那都是因为生搬硬套的缘故。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领会兵法,不迷信兵法,拘泥于兵法,运用兵法于无形之中,这才是最高境界。

    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以正合,以奇胜”的典型正面案例,而赵括的“纸上谈兵”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韩信在作战方略中,不仅仅就靠一万兵力背水列阵,他还分出另外两路,他自己带一兵马,半夜派出一支二千人的兵马埋伏在井陉口。

    再看看“奇正”是如何转换的,刚开始,背水列阵的为“正”,其它为“奇”;后来他自己带领的一路兵马出来表演了,这一路为正;交战开始,他带领的和背水列阵的合为一路为“正”;赵军溃逃,背后埋伏的就成了“正兵”,他在后面追击就成了“奇兵”。

    这就是所谓的“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一个出名的将帅,作战指挥上必须懂得“常法”与新创“变法”互为弥补,从实际出发,当正则正,当奇则奇,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用兵打仗的奥妙精髓。

    现在看来,赵括只知道“纸上谈兵”,完全不懂兵法运用之妙,根本不懂“奇正相生”,失败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

    当然我们读兵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兵法上,运用到生活中,这就是“活学活用”。

    先来看看,我们常常拿来调侃的一个故事:一筐鱼和一根鱼竿,让人只能选择一样,到底选哪个?

    首先来看,这就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没有限定实际条件,于是就有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答案却各有道理。

    如果在沙漠里没有吃的,威胁生命的时候,当然选择一筐鱼;如果在海上,一筐鱼又不够吃到岸上,当然选择鱼竿;如果在不威胁生命的条件下,那就简单多了,选鱼竿的可以继续去钓鱼,选鱼的可以直接拿回去吃了,也可以拿去卖了,买更多鱼竿……

    生活其实就是跟读兵法一个道理,奇正相生,活学活用,不拘泥、不死板,方能成就自己。

    就好像这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要灵活应对。路既然走不完,那我就只走好自己的路;河过不了,就掉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24):奇正相生,活学活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h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