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BVM读书会BestVersionMe-BVM社群创作专栏
生活是创造的旅程——读《与神对话1》

生活是创造的旅程——读《与神对话1》

作者: 大瑞RayD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20:10 被阅读84次

八月份知道有这本书,刚刚读完一遍——果然,从名字到内容都很“神棍”。

然而读的整个过程中,我都受到很大的感召。一方面仿佛之前学习的很多理念都被粘合起来了:跳到Z点,爱默生的 “自立”,最小阻力之路的创造理论,东方的如是观,心理学种种;另一方面很好地回答了某些疑问,比如:

为什么我要重视自己的感受?为什么我要聆听自己的内在?

为什么要“经历别人都经历过了的东西”,“重复发明轮子”?

如果我知道了所有关于生活与世界的真相,了解了关于生命的种种,我还需要投入生活吗?

如果我已经确认了自己的存在,活在纯粹的灵性、纯粹的无之中,难道不好吗?

如果我的善意受到打击,生活没有善待我,为什么我最好不要去责怪、批判、抱怨?

感受是灵魂的语言

读心理学的时候学到的一个概念,让我非常震动:平常生活中,纯粹自然的感受是很少的,大多数的感受是经由「观念」的浸染/污染的。

当我们感觉到受评判、受指责,最深的伤害其实来自我们自身的思维、自身的评价体系。所以,认识到自己的许多情感中混杂的观念,将其分离出来,就很重要了。我坚持写日记十多年了,现在往回翻,从高中到近一两年的时间里,里面许多内容都呈现出一种矛盾:一面是自己的混杂不清的、急于找到出口感受,一面似乎又急于下结论,因而往往用一些「非经验」的话语、理论、鸡汤搪塞过去。

联通感受,觉察自己感受背后的东西,在当今剧烈变化的时代尤其重要。

我有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关系里、在事情中、在「拖延」中的那种亏欠感,那仿佛是某种根植于过去文化里的东西:我们每个人有固定的位置;表达自己是可耻的,我们因此不得不用「责任」和「道理」来驯化自己和他人。——仿佛责备是唯一的情感渠道;仿佛所有的表达都只能通过“你应该如……”“你不该……”“你怎么可以……”来获得合理性。

在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的位置都已经远离一个固定的谱系。我们会建立新的关系、新的位置、新的自我,谁能指引我呢?

“如果你想知道你对某些事物的真实看法,那么你应该看看你对它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自愿

Niele Donald Walsh在<与神对话>里说,所有人本质上都是自由的。

我同意连岳说的,“自由”(如同“爱”)这个词有时候被我们滥用了,不妨提倡叫做「自愿」。我们所有的行动和感受,都是我们自己选择和创造出来的——这一点在书中被讲述地非常清楚通畅:

我们都有「认识自己」的欲望,而“做任何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向宇宙表明你的真实身份。”

一方面,“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抵达任何地方——而在于发现你在那里,向来在那里,已经在那里。”;另一方面,“所有的祈祷、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感受、所有的宣言,都是创造性的。”这种矛盾是如何调解的呢?

“本来如是”是一种精神上的认识,但生活最美妙的地方不只是纯粹的认识,还要通过行动获得的经验来“存在”。

“因为生活总体是作为你自己的创造的工具而存在的,它的所有事件无非是一些机会,供你用来决定和成为真正的你。”

如果我们不经历事情,我们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如果我们不经历到所有的感受,我们就无法从中选择能够表明我们真实身份的部分。

“假如没有东西可以选择,灵魂就不可能成为任何东西。”

我特别喜欢那个关于“光”的寓言:

人类的一切自由选择,都基于「爱」或者基于「怕」

但,神从不惩罚他的孩子,神只是观察者

我想到的是《最小阻力之路》里前半段最打我的脸的观点:如果不知道该怎样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总是会面临接踵而至的新问题。生活里的一切总是出于恐惧或者向往,问题或者创造,怕或者爱。

“怕是收缩、封闭、攫取、跑开、隐藏、独吞、伤害的能量。

爱是扩张、开放、赠送、停留、敞开、分享、治疗的能量。”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是「被吓大」的吧;直至今天,充斥于信息世界的大量信息,仍是在刺激我们产生恐惧的方式传播。

可是“恐惧能让这个世界更安全吗?”

生活不是发现,而是创造的过程。

在这里我更加理解什么是,跳到Z点,从匮乏态切换到完成态,什么是“高维世界的投影”,什么是磨练自己了。

树立关于你自己的最高观念。设想每天依照那个观念生活之后你将会是什么样子。设想到时候你的所思、所为和所说,以及你应对其他人的行动和言语的方式。

请着手去改变——有意识地改变——你的思维、话语、行动,让它们与你的最高憧憬相配。

要想清楚那种生活是什么样的。想想你要成为什么人,要做什么事,要拥有什么东西。要经常想,直到你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等你想得非常清楚之后,别的什么都不要去想。不要去想其他的可能性。

当你那些思维变得清晰而坚定,你就开始把它们当作真相说出来。用言语说出来。使用那句能召来创造性力量的命令:我是。……“我是”是宇宙间最具有创造性的宣言。

借此我想我彻底明白了(还没有完全经验到)为何不要将自己生活的能量,思维、话语、行动投入到否定性的能量里面去,因为:“厌即是恋”,“你责怪的,将会责怪你;你批判的,将会变成你自己”。

这本书实在太好玩了,这一切居然都和道家相通。

作者对宇宙诞生的形而上解释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可以跟道德经、跟自立放在一起读。

能够读到这本书感觉自己炒鸡幸运。一下说不完,先到这儿吧。

相关文章

  • 生活是创造的旅程——读《与神对话1》

    八月份知道有这本书,刚刚读完一遍——果然,从名字到内容都很“神棍”。 然而读的整个过程中,我都受到很大的感召。一方...

  • 水润笔录   8

    读《与神对话2》,摘录感同文字 : 生活是一次灵性的邂逅,是一段灵魂的旅程,认识自己真正身份的旅程,一直向着光明境...

  • 与神对话1-1.4:生活是创造的过程

    尼: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所学校,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要学习特定的课程,而一旦我们“毕了业”,我们便能继续更大的追求,不再...

  • 【与神对话】和【零极限】系列完整书单

    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1 与神对话2 与神对话3 与神为友 与神合一 与神回家 明日之神 与神对话问答录 与神谈生死 ...

  • 读《与神对话1》

    01 “别妒忌成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遇事别称其为灾难或欢乐,除非你...

  • #剽悍行动营100天读书打卡活动Day 13#

    《与神对话》——这是今年阅读的第3本书 001 生活不是体验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 不要定义我们是谁,而是要创造...

  • 读《与神对话》 | 一些比较虚幻的概念

    这是看完《与神对话》全套后的第三篇读后感,也是最后一篇。前两篇是 读《与神对话》 | 关于性, 爱和婚姻 读《与神...

  • 《与神对话》是我创造的

    看完了《当下的力量》和《与神对话》前两卷,还有《活法》,很震惊,震惊之余又有一种“对此我并不感到惊讶”的感觉。两种...

  • 十五位生涯大师,十五个生涯理论 ——《遇见生涯大师》读后

    作者在自己创造的“奇幻旅程”中与十五位生涯大师对话,这个奇幻旅程是作者十年的职业探索旅程,每位大师的理论都在作者的...

  • 2017-12-23

    今日书目《与神对话》第二卷第1页至100页。 金句集锦: 生活是持续的创造过程。 所有大师的秘密是别再改变心意,不...

网友评论

  • 阿涛有点帅:大瑞同学,你好!关于这篇文章,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与神对话》中说“树立关于你自己的最高观念。设想每天依照那个观念生活之后你将会是什么样子。设想到时候你的所思、所为和所说,以及你应对其他人的行动和言语的方式。

    请着手去改变——有意识地改变——你的思维、话语、行动,让它们与你的最高憧憬相配。”
    假设我最高憧憬中的生活是,每个月都要出国旅行,一次大概要花3万块钱,但是客观现实当中,我并不能每个月拿出3万块钱出来旅行,也就是说,当最高憧憬受到客观现实的限制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大瑞RayD:@阿涛有点帅 不知道哎。去赚钱?可能最高观念并不是意识塑造出来的,是连通直觉以后被导向的?
    不过我确实不知道。

本文标题:生活是创造的旅程——读《与神对话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ji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