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上很多纠结只是大脑的自动选择,其实是可以控制它不那样选择的,不是吗?大脑倾向于把自己装成受害者。
聊天最重要的事情
昨天老婆很生气地抱怨我说:“你跟人家聊天的时候,说得太多啦,没有留意到人家的情绪变化。人家根本不想听你吧啦吧唧不停的说!”
我的大脑当即反应很生气:“怎么可能?我是在坦诚地交流啊!”
冷却,慢思维,再想:聊天不仅要有价值主张,也要听听对方的声音。否则对方凭什么听你的话。
与人聊天,需要给双方带来什么价值?只有有价值的事才可以值得持续做嘛。
“让对方感受被关注,倾听理解对方的感受,尝试理解他的认知。”
昨天和华尔街杜颖聊了四个小时,丝毫不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过程中她完全是在倾听我讲,而且很热情,表情也是眉飞色舞的!她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导致我说了很多平时不怎么说的话,当时心理满足感爆棚!
吴学文老师说,倾听需要付出能量,人多不愿意付出能量。所以,在聊天过程中,对倾听的一方需要主动消耗能量!有效倾听是仔细听出说了什么、想表达什么、没有说什么。
坦诚交流,“我想听听你的故事、你的生活原则、你的远期规划、你将会怎么践行、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双方说出想法的意义是什么?
打破认知边界,固有的人生经验可能存在瑕疵,拿出来交流却可以查漏补缺,修正思考。
当聊天的时候,一般聊点什么?
聊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呗。“最重要的事”,其实每个人的不一定相同。
>当100岁的时候,回首往事,做了多少正确的事情,给家人带来多少关爱,帮助多少朋友改善人生!
做正确的事情,是挺不容易的,践行过程中也得摸索怎么做到。
个人难以改变群体行为,最好顺势而为,通过社会需求导向,判断未来10年的趋势,甚至长久的趋势,然后在那个趋势上做事情,按照那个可能的结果去准备。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需要找一条很长的坡!”
只不过,“预见未来”、“找雪坡”的判断通常需要自己通过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别人的结论只是别人的。这个过程会比较难,许多人中途放弃,转而使用别人的结论、原则。用别人的结论往往不那么灵变,以致于不能正确理解事实。
但“预见未来”是件必做的事情,在那个寻找的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时,及时提醒自己可以有第二种选择,然后扭转自己:为什么不选择“如何才能预见未来”。
小插曲
在许多情况,或许是方式不恰当,当我和朋友交流到保险时,朋友一开始都是抵触的。
我问为什么,他也不能很清晰说出为什么,可能是对以前接到的电话推销抵触的反应。每当这样,我都表示能理解,认可是正常的身体反应。所以接下我们要聊的也是很简单:客观正面看待保险。
其实也有朋友可能是怕卖保险给他。我说不必担心这点,当认识到怎么使用这个理财工具后,如果觉得能解决人生上一些担忧,再考虑也不迟。买保险也要看时机,不一定是今天。
那为什么还要做保险(保险代理人)呢?赋予一个价值
这个东西能够快速圆满客户的爱心和责任感,帮助最亲近的朋友在茫茫人生中,抵御一些未知风险(不能忽视的灰犀牛)。
“不求财不求名利”还没能做到,求点小财求点小名是要的,最重要的,在做这个事过程中,通过我这个真人媒介,给信任我的朋友送去一份可靠保障。
其实,这份保单对我的意义比不上对朋友的意义,解决了他们不能承担也不能回避的风险。
网友评论
在思考未来上,没有谁可以代替自己思考。就如机会一样,自己看不懂的机会永远不是机会。未经自己思考的未来也不是未来。不过聊天也不一定要聊最重要的事,感觉一上来就聊好沉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