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58690/e62fed0a5f3527b1.jpg)
初读《黄帝内经》的第006天。
养生的大原则
第030句:【原文】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
意思:
总结延伸: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的原则可以概括为:积累精气、安养精神、效法天地。
具体来讲,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规律,不随便操劳自己……要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勿受其侵害。精神澹泊、少思寡欲,精气内守。
第31句:【原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灵枢•本神》
意思:
所以智者的养生之道,一定是顺应四时的更替,适应寒暑气候的变化;一定是善于调节喜怒情绪,生活起居有规律;节制阴阳的偏盛偏衰,调和刚柔。这样,就可以免受内外邪气的侵袭,保持健康长寿。
第32句:【原文】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胜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灵枢•本脏》
意思:
周身之血和顺,则经脉运行畅通无阻,周流不息,从而滋养全身,使筋骨坚劲,关节运动灵活。
卫气运行正常,则肌肉舒展便利,皮肤柔滑,腠理致密。
心理平和,则精神集中、意志凝定、思维敏捷,不易产生懊悔和愤怒等不良情绪,于是五脏坚实,不易受到病邪的侵害。
如果能善于依据寒暑气候的变化调节身体,则六腑运化有力,五谷消化正常,风邪不能侵入,不会生痹证,经脉通畅,肢体关节屈伸灵活。以上就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身体状态。
第33句:【原文】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素问•生气通天论》
意思:
阴精,藏于体内并不断与阳气相应,是阳气的基础。
阳气,护于外而使体表固密。
若阳气亢盛,阴不胜其阳,血脉就会流动急促,如果同时受热邪侵犯,阳气更加强盛,就会引发狂证。
如果阴气元盛,阳不胜其阴,就会造成五脏气机失调,以致九窍不通。
所以,圣人会努力调节体内阴阳,使得阴阳平衡,不使一方有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坚髓实、气血通畅的目的。
这样的话,身体内外就会调和,那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机体运行正常。
第34句:【原文】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明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意思:
阴阳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固密。阳气固密,阴气才能固守于内。阴阳如不协调,就像一年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或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二者是相互为用,不可须臾分离的,调和阴阳也就成了维持健康生命状态的最高准则。
所以,阳气元盛,就会失去固密的功能,阴气就会因此枯竭。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身心状态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人的精气也就随之而枯竭。
第35句:【原文】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
——《灵枢•九宫八风》
意思:
只要风与季节气候相应,从当令的方位而来,就叫作实风,它主生长,可养育万物;如果风与当时的季节气候相反,从当令方位相对的方位而来,就叫作虚风,虚风主摧残伤害,能够伤及人体。
所以,必须适时回避这种虚风。懂得养生的圣人告诫人们:躲避虚邪贼风,就如同躲避弓箭和石头一样,使外邪不能侵害人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