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锋相对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
一天傍晚,他和佛印泛舟长江,一边谈论诗词歌赋一边对酌。
正畅饮间,苏东坡往岸边一瞥,忽然忍不住面露笑颜。佛印不解,问想起了何事,苏东坡不语,只是抬手往江岸一指。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他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苏东坡一愣,佛印也微露笑容。两人对视一眼,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出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对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佛印怕暴露了自己不守佛门规矩吃鱼的秘密,情急中忙拿起旁边的一口磬扣在鱼上,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小和尚端上茶。苏东坡刚刚坐下就隐隐闻到阵阵鱼香,又见桌上有反扣的磬,便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磬口朝上,今日却反扣于桌上,必有蹊跷。
佛印见苏东坡沉吟不语,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朋友玩笑,一本正经地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么这般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让我就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一日,苏东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闻之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是置安石过也!”
虽为戏言,张口即出,亦见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而他也随之萌发了自矜之情。
一日,苏轼手书一联贴于门前:“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此联夸下海口,自傲之心充溢其中。
不料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到苏宅,拿出一卷书,说是其中有不认识的字,要向苏轼求教。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却顿时发怔——原来书上的字大多数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不免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作揖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给门前那副对联上下联各添两字,境界为之一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住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住持发现对方说话几乎是字字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住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
叙谈片刻,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住持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苏东坡临走时,住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点即明
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时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苏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
笔底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批的对联急坏了,因为方府是豪门,得罪不起。为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欣喜若狂,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晚饭后,苏洵到后花园散步,只见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绿树半明半暗;山石间流过淙淙清泉,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少时,一弯新月淡淡地现于半天之上,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
苏洵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吟出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
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看出来?”老和尚忙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你知道是两个什么字吗——死秃。
11、妙联对名医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常发,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
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随即续出下联: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
院子的中央有一小花园,庞中医见园中翠竹葱绿茁壮,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正是知音相见,交谈甚欢。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只见园中玫瑰盛开,妩媚娇娆,于是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二人的联句妙就妙在其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