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之十二:教学规范的转型

《课程的逻辑》之十二:教学规范的转型

作者: 张文圣 | 来源:发表于2018-04-22 16:46 被阅读0次

沟通的转型的迫切性:

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教学的传统沟通形式是适应于作为制度的教学的,它是历史地、社会地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沟通的形式虽然常常在变化与发展,但在沟通形式中却形成了稳定的“模式”,某些部分甚至形成了明显的“仪式”。这些形式都是前辈教师传承给后辈教师的。教育工作尽管是面向未来的,但它往往不是在过去中学会教训面向现在与未来,反而是以过去为范本,亦步亦趋。许多形式走向了绝对化,因此造成了教学沟通形式上的诸多问题。

第一,以讲台为中心。旨在同步教学的古典式配置。这种座位配置面向教师的讲授是典型的教师中心的教学。

第二,问答“仪式”。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惯性地挙手,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下一个提问的设定………·这种仪式是典型的一问一答式教学。

第三,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源于学生的问题与提问的对话,几乎是不能为教师容忍的。一般说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愈益成为问题的诸如制度赋予的教师权威、制度赋予的教师角色等等,都是同这种沟通风格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确实存在需要改革的教学现象。从传统的教学观来看,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换言之,在传统的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记忆、背诵这些现成的知识。

然而,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更准确地说,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当今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之十二:教学规范的转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sc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