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六小龄童因“西霸”“猴霸”等负面新闻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diss《大话西游》,反对恶搞又代言游戏等操作让网友大跌眼镜,甚至开始怀疑六小龄童的人品。但现在网上狂喷六小龄童的这批网友是否和2016年猴年春晚狂喷央视不邀请六小龄童的是否是同一拨人?
没有尊重为前提的一切指责都是自我愤怒的宣泄。
抛开网友的无脑跟风喷的因素,也抛开六小龄童自身的利益因素,这个事件本身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六小龄童作为老一辈艺术家,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思想和方式苦口婆心地劝说大众尊重经典,就像我爸妈不停地告诉我汉堡饮料都是垃圾食品一样,六小龄童的目一定是包含让大众只欣赏他自己的猴戏的,就像我爸妈一定是带有多让我回家吃饭的意思的。只不过我们这代人的生活节奏更加适应快餐,恶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很难鉴定它健康与否,毕竟只要有需求便是合理的存在。
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只需要“快餐”吗?
联想到近期的一个类似话题,姜昆抵制三俗事件。难道观众真的不想听又好笑又有正能量的相声吗?当然不是,我们想听,只是没有。我们喜欢德云社,也喜欢传统艺术,可问题出在传统艺术如今难出精品。借用著名的相声桥段《扒马褂》,吹牛需要脑洞,圆谎需要技术,可现实社会明明开脑洞就能大红大紫,谁愿意去做需要耗费更大精力的“圆谎者”。“恶搞”明显比“经典”性价比高出很多。
六小龄童尚且具有演好猴戏的实力,可姜昆似乎失去了说好相声的能力。但作为行业的前辈,呼吁后辈尊重传统也没什么错,既然说了存在即合理,网友的愤怒也必然存在合理性,六小龄童和姜昆错在哪里?
他们采用了错误的方式:打压他人。
换一个角度来讲,传统艺术兴盛起来了,我们就不需要恶搞了吗?也不是。难道没有了德云社传统相声就可以兴旺吗?难道没有了《大话西游》等《西游记》衍生作品,孙悟空的形象就可以永久传承吗?即便经典层出不穷,我们仍然需要恶搞,经典不是把恶搞踩在脚底,而是和恶搞并存和竞争。只不过在当下的市场,经典明显败下阵来,经典文化的从业者们难免有些愤怒和不甘。老艺术家为经典献身和呼吁经典的行为网友绝没有意见,只是不希望用“断粮”的方式来画白面大饼。
传承经典就把更多精力放在艺术造诣上,打压“快餐文化”并没有什么卵用。
六小龄童和姜昆采用了错误的方式,但他们的出发点却值得我们深思,青年一代的传统艺术从业者们是否应该真正地扛起经典艺术的旗帜,而不是全部扑向快餐文化?快餐文化没有错,没有快餐文化的出现,这些行业有可能已经死了。但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大众需要奔向小康,也需要艺术,相信六小龄童老师、姜昆老师等前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在让我们吃到“健康食品”之前的转折期,不要断了我们的“快餐”好吗?我们不想饿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