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这本书已经放在书架上至少二三月了,因为听过拆书稿,虽然知道内容没有那么全面,但想也是知道个大概了,于是便放着没有拆封。近日因为放弃了《在路上》一书的阅读,转而拆开了《围城》,至于作者钱钟书,就不多说了,不说家喻户晓,至少爱读书的人都是知道的了。
初读这本书时,总是被书中多次出现的“明天”搞得疑惑得很,明明是已经发了的事,不应该是未知和预测,为啥要用“明天”呢,确切说应该是用“第二天”,纠结也无果,索性看得书中出现多了,就自动把它转换成“第二天”的意思吧。或许当时的口语,或许是方言,不多纠结于这些小问题,多关注书中有趣的内容吧。
刚开始对于大段落长段落还是有些不太习惯,后来慢慢地越觉得书中人物甚是有趣得很。
主人公方鸿渐,苏文纨,都是出国留洋归来的,用通俗的话来说是喝过洋墨水的,无论是知识,还是见识,还是谈吐气质上来说,在旁人眼里都是高人一等的。在当时来说是属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但有到底没有真材实料,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清楚。
但无论何时何地,做人的傲气还是要有的,比如方鸿渐明明是靠着岳父资助才能出国留学,学习上不务正业,没增长才识,徒长了几轮岁月,但又怕回国丢了面子,还得想法买一个文凭回去,这样在亲戚朋友们面前也才有面子,反正真假也不会有人去求证的,只管把自己的面子先撑起来。
不得不说方鸿渐真是个花花肠子很多的人呢,一方面爱慕虚荣,为人虚伪得很,自己本身也是无才无德,但又打心眼看不起别人。他看不起没学问的赵辛楣,明摆着不喜欢他;也看不起有些学问,还自视清高的褚慎明和董斜川,但障于他们的身份地位要高一些,不敢表露出来,甚至还有意迎合。这或许就是做人要识时务,处世得圆滑世故吧。
对于爱情,方鸿渐可真是见一个爱一个。最先与鲍小姐相好,分道扬镖之后,倒是成了苏文纨的忠粉。苏文纨也是对他有意思的,同样出国留洋,又一起乘船归国,俩人也有不少交集。直到唐晓芙的出现,他又转移动目标,可是说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一方面想要借着与苏小姐的交往,顺带拉近与唐小姐的关系。他在明知苏小姐对他有意时,他一方面坚持与苏小姐交往,一方面又后悔自己没能早些讲清楚,还说是迫于苏小姐的压力不得不去拜访她。这分明就脚踏两条船,还努力为自己找借口,掩饰自己的内心,妥妥的渣男一枚。因为方鸿渐的拖延和犹豫,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情,表明自己的立场,导致后来和苏小姐关系破裂,不欢而散时,却压根没觉得自己有何做得不妥当的,写封信还硬是表明我为你好的样子。真是渣得可以。
又因为没有及时表白唐小姐,或者说唐小姐如同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一样,她也不喜欢方鸿渐。所以徘徊在两位姑娘中间的方鸿渐注意最后两头都落空。
其实真不知道方鸿渐是哪里来的自信,就觉得唐小姐是喜欢他的呢?无才无学又盲目自信,暴躁易怒,还经受不起一点点打击。
2023-9-2
![](https://img.haomeiwen.com/i4985464/e4863c947e6062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85464/9046ff1c8a2dd46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