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组建团队,要三观一致;找人生伴侣,要三观一致;干事创业,要三观一致……那么,到底什么是三观?三观是天生的,还是可以被引导改变的?最近,看了厦门大学王达峰教授的视频,对这三个耳熟能详但其实模棱两可的概念有了新体会。
一、世界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88663/93773b3cc119a530.png)
所谓世界观,就是你认为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板块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各自及总体沿着什么样的规律在演化。最重要的是,世界观表明了一个人认为自己和多大的世界有关联、能互动。
只关心眼前的三分地,和胸怀星辰大海的人,世界观一定是不一样的。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秉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因为要改变个人命运去努力,这三类人的世界观一定是不一样的。
世界观考量人的是系统构建的能力。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你认为你处在多大的系统中,你就能撬动多大的系统。所谓的格局,就是世界观的不同。
在年轻的时候,走万里路、看万卷书,可以扩大眼界、提升格局,形成较大的世界观。
二、人生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88663/c26283dd76d09f04.png)
所谓人生观,就是对自己、对生命的向内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人生,是天生注定,还是自由意识驱动、我命由我不由天?
责任感、使命感、义利观,都是价值观的内容。是随遇而安、知天乐命,还是躬身入局、沾染因果,都是价值观驱动的。
人生观能否被培养,我觉得很悬。有些人平日里佛系淡泊,经过了变故、在特殊的场景下,会表现迥异。我倒不认为是熏陶的结果,也许是骨子里原有的禀性被激发出来。
所谓的三岁看大,十岁看老,可能讲的就是人生观。
三、价值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88663/aceb469b1c7cd723.png)
所谓价值观,是对相关要素的排序。譬如,在人的一生中,健康、事业、亲情、友情、爱情这五个球谁最重要?发生冲突的时候,优先保障谁?譬如,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患者、职工、社会,谁的诉求优先要满足?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哪个群体的赛道要优先打造?
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不同选择。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价值观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社科领域,底层价值观分为两个,追求效率的父系思维,和追求公平的母系思维。父系思维认为,社会进步由精英驱动,所以,社会规则要体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资源应该由精英掌握;母系思维认为,人生而不平等,社会规则要保护弱小,要提供福利,公平比效率重要。
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因而,价值观可以改变,而且在组织内部,只有核心团队价值观一致,才能力出一孔、形成合力。
所有能成事的团队,成员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筛选出来的。所谓的筛选,就是三观一致的留下来,不能形成共识的淘汰出局。
所有被称为经典的小说、电影,能够撼动人、让人记忆深刻的,往往不是细节,也不是感人的故事,而是在三观层面给观者、读者了启发、触动和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