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种方法|动机转移与类比

两种方法|动机转移与类比

作者: 云清雪 | 来源:发表于2024-02-13 05:06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分享《认知觉醒》中两个让我受益的小方法。

    1在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学会动机转移。

    我们的生活中难免遇到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煮饭、搞卫生、督促孩子写作业……

    若是一个人很不耐烦做事,他的行动会表现出拖延和抱怨的情绪,过程中可能苦着脸仿佛别人欠他很多钱没还似的。

    这些时候,你要是想快乐的度过难熬的时光并把事情做好该怎么办呢?

    比如煮饭这事儿,我一想起来就联想到煮饭后要洗很多碗,然后就不想干了,可不做饭又不点外卖,吃的从哪里来呢?

    若是你把“我不得不去煮饭”改为“我在通过煮饭这件事儿慢煮人生”你会不会感觉层次感上来了,你做的不再是普通的小事,变成了伟大的事儿。

    虽然我们行动方面做的事情没有变,但我们的心里发生了改变,当你把这件事的定义从普通转向自己愿意接受的方向,你就会乐意去做事。

    我以前也不愿意做运动,觉得这件事吃力不讨好,做完很累还很花时间,可后来了解到运动改造大脑,从那时起就告诉自己“我在通过运动变聪明,我要四肢发达更要大脑聪明。”

    一想到自己在偷偷地变聪明动力就来了,从不愿意做变成主动去做,心情发生变化的同时,你也会更高效完成事情。

    动机,顾名思义行动的契机,当你动机不满足条件时,你的行动力会降低,这也是为何有的人一想到要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时就会灰心丧气,因为下意识觉得自己做不好。

    动机不足时也要做事,所以将一个你乐意接受的概念移动过来,在做事的同时就变得心里轻松了。

    前段时间练习写故事,刚开始发现《聊斋》里虽说都是短篇故事但一篇就上万字。

    当时非常沮丧,心想给一天时间都写不出这么多字,难道仿写还没开始就要夭折了?

    后来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是提问解决了这个问题,看完原文故事会先问自己这个故事的核心要点讲的是什么。

    我知道中心思想后,用不同的故事去表达,这也是仿写,所谓换汤不换药,当自己的故事也包括人物、情节和转折又能表达同样的主题后,这个仿写就是成功的。

    正如《认知觉醒》这本书已经有很多人分享过读书笔记,但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同一个概念和知识点,所不同的是思想方面的区别,理解会有差异,有的人看的深,有的人认识表浅。

    2妙用类比法。

    最常见的比喻手法是在文学中,比如月亮宛如白玉盘,门上的纹路如同老人斑。 在学习当中类比法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你学习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从记忆里找出旧的知识点发现它俩之间有何相似之处,一方面加深理解,还让新的知识更牢固的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前几天分享过要多视角看待事情,若是一个视角的人就像井底之蛙,它不知道井外还有更大的世界,窄窄的视角比喻井口的狭小,这就是类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开始关联。

    分享一段特别好的原文

    “认知语言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莱考夫曾这样定义和评价“类比”。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恰恰是学习的本质!”

    若是你学习到一个新知识或遇到一件新事情时,能找出来类比的对象越多,证明你的关联能力还在加强,人家只能联想到一个相关的概念,而你想到了五个,从思维上就比别人高出很多,也是一种洞察力。

    最近很火的贾玲减肥事件,有的人说她为了减肥才选择拍电影,也有人说她为了拍电影才这么拼命,还有人说她胖的时候更好看,说她在看不起胖子人群……

    首先,人家减肥成功了,这份毅力是个好榜样,其次,人家很敬业,不论是为了拍好预期中的电影减肥成功还是减肥成功才拍电影,这种坚持的自控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

    所以,若是你从这件事情中联想到其他成功人士也曾忍耐过严寒才迎来暖冬,你就会把两者进行关联,发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质,能吃苦,沉住气,熬过风雨迎来彩虹,敢尝试,不惧流言蜚语等相似的精神。

    通过类比,使陌生的概念瞬间拉近距离,通过关联,使更多的分散的信息连接在一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种方法|动机转移与类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d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