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以后,对每个大节的热情渐渐淡了,常常会感觉,累和繁琐的因素大过于节日的盛大和仪式感。
有时候,看着大人们事无巨细,从备食材,到做成品,而且是做每个孩子的份额,再到人情往来,遵从各种习俗等等,会觉得很惭愧,有些习俗有些手艺传承到我们这一辈,真的没接住。
这次小假,除了零零总总收拾外,就是忙过节的事,以前常听婆婆讲,家里的事干多少也显不出来,一个柜子整一天,一顿三个人的饭一做一上午,回去看看父母打个来回,吃顿饭,一天过去了。
这些看似简单易行的事,做起来也不复杂,但确实耗时耗力。
母亲这个节,算是清静,大家各忙各,各顾各,她与父亲两人中午还是按平日的餐标,一人一碗杂粮面,上去时,两人正常午睡,还是迷糊着呢,但好像是因为早就开始忙了好几日,才赚了今天一日的清闲。
书桌上,是老姐妹们拔得艾草,她早已按家分开,虽不多,家家都有,艾草一边,是五色线编成的手环,按每家人数,整整齐齐的排在一边,餐桌上是几个打包好的袋,糯米与软米做得稠粥,配了大枣和红豆,也是一家一包,这个好,软糯甜,我们几个最爱,边收拾边念叨,今年人不多,还有一瓶黄酒,也没开,过端午点雄黄,驱瘟祛邪了。
母亲与我,差了近三十岁,在我抱怨辛苦累,就连手环也是就近在地摊上挑几个的档,她却用双手,用一日一日辛苦劳作,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将过节的气氛,将每个节日的仪式感过出来,这是我们这些看们身强力壮却俨然成了花拳绣腿的下一代,无法与其相媲美的。
而再反观下一代,似乎在应试教育,在越来越便捷的当下,快餐与速食已独挡一面,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
反观其人情世故,动手能力,对生活压力的承受能力等等方方面面,相较于我们这一代,又弱化了。
当然,可能要有人反驳说,只要经济建设上得上,所需所想定能实现,但这些靠冰冷的经济链维系的关系,多少人情味更淡了些,远了。
收拾完,与父亲母亲坐在沙发上闲聊,家中近期的大事小事,不免再捋一通,有的甚至倒饬不清伦理关系,但他们愿意说,我就兴致勃勃地听,大不了倒不明白时再让他们梳理一番,陪伴的意义,不正如此吗?
父亲因为耳背,插不上我们聊天的话题,时不时也将他知道的新鲜事说一通,母亲又嫌他陈述的不详实,两人在这事上又有了分歧,难免争执,然后我们在边上直笑。
喜欢这样闹哄哄的一日,久违的放纵,温馨,久未悸动过的心,就象是日日水平如镜中,泛出层层涟漪一般,这般虽打破了平静,更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晚归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县城雨中的风景较城市更加平和宁静,树绿油油的,山雾蒙蒙的,人急匆匆的,也就在这样的情感交织中,拎了家人备得东西,挥手告别。
一路走,一路整理心情,迎接小假后新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