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传播的代码
天赋的特质是什么:能力还是倾向?
沃尔夫-萨丕尔假说:人类根据本族语所勾勒的路径来解剖大自然。
“现实世界”是无意识地建立在群体语言习惯上的。
索绪尔:人类语言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为语言,即一切语言行为的整合要素;而是言语,即使用语言的具体行为。
有效传播的秘诀是有能力控制语言的抽象程度,使读者或听众能明白意思。
肯尼斯博尔丁:人的想象力只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当复杂性难以承受的时候,想象力就引入简单的行为,比如象征性行为。
“媒介”是在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从符号学还是将传播作为一种过程来讨论,“语言”作为人类传播的代码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本章中,威尔伯施拉姆讨论了人类从婴儿时期“超乎想象”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对于传播内容的“再加工”以及语言的抽象华层级和简单化的趋势。
从对于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入手,讨论语言的本源,讨论另外不同的地域以及文化对于同一事物的语言表达和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沃尔夫-萨尔丕假说)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对于“霍皮语法”的讨论为小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霍皮语法中,词语的表达加入了时间和强度等维度,而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常常将表达这种维度的任务交给副词和状语。
另外,本章对于语言的复杂性和简单化的讨论也非常有趣。
1-6级 7-8级符号是抽象化的,但是在不同抽象层级来看,我们所面对和讨论的物质完全不同。这种视角是系统性的,1+1不等于2,在不同的抽象视角看来,同一件事物并不能从低层级简单加和。
信息的抽象化一方面将现实事物符号化,加快了信息加工的速率 ,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对于抽象信息的理解能力不同,“误解”的风险也就更大。因此作者提出“有效传播的秘诀是有能力控制语言的抽象程度”,“寻求合适的抽象程度和抽象数量是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碰到的难题之一”。虽然卡伦霍尼认为“简单化不是健康的症候”,但是人的理解能力和在沟通上付出的成本是非常有限的,肯尼斯博尔丁在《形象》中指出,人类只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复杂性。
由此,比喻和例子的存在成为了我们的表达中的有效工具和润滑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