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红红的脸蛋像苹果。
天边的彩霞像是姑娘美丽的裙摆。
露似珍珠月似弓。
在我的概念里,比喻是非常文学性的手段,是小学初中时候的阅读赏析题目。加上高中之后理科的、应试性的训练,在讨论问题时分条陈述、分点分析已经成了习惯,比喻似乎已经远离了我的生活——比喻除了浪费时间和凑字数好像没有什么用。
但是在遇到了e师姐后,比喻这件事仿佛变得有一点不一样了。
和e师姐相识是因为一起做课题,我们的课题涉及到的是纯粹的理科知识——网络算法以及数据分析,因为师姐并不是相关专业,所以常常会有一些基本算法的讨论。
师姐对于比喻和举例的狂热可以算是小黑平生所未见。
“你看是不是这样,比如说我和你同时在找人合作...”
“这个就像是龟兔赛跑里面的那只兔子...”
“这不就是在学校旁边的路牌...”
...
短短半个小时,e师姐几乎说了20个例子和比喻,从觉得浪费时间到感到震惊,我开始思考自己能否在短时间内结合自己对于完全数学化的算法想到这么多的比喻和例子。也就是这个时候突然意识到,善用比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两个非常精彩的比喻。
一是,施拉姆在描述人类传播时借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一个精妙的比喻。
“有些人囚禁在洞穴里,手脚被困不能动,始终面对洞壁,而不是外部世界,他们的背后有一团火燃烧。有人不时地在火堆前移动,走动者的影子投射到洞壁上,被捆绑者永远看不到移动的人,只能从洞壁摇曳的影子来看他们”
一是,喻国明老师在讨论现代传播现状时,提到的醉汉比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2550/d8b68d7f73d1d615.jpg)
当我们在使用例子和比喻时,我们在想些什么?我们的表达是否是有效的?比喻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问题都没有办法给出一条一条确定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快速的,适当的使用比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技能。
比喻是使用形象化的方法优化传播路径。当表达的目的是使信息有效传播时,比喻是一种能够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形象化的事物。复杂化的事物往往可以通过比喻的方法简单化,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在比喻中,事物的某一方面被凸显出来,另外的一些方面则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比喻是事件的再塑和情景化。当我们可以用比喻来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就被赋予了我们自己的理解,遥不可及的概念、事件就被赋予了由传播双方赋予的独特的生命力。
比喻是发出信息者的再创造和再加工,这种形象化的加工往往和接收者的需求有关。和农民比喻期权债券,和商人比喻水稻秧苗往往是无效的。一个恰当的比喻不仅包含着对于信息本身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加工能力,更包含着信源对于信宿的了解。
一个善于比喻的人往往有着敏锐的洞察和形象化的思维,不妨在之后的思考中加入比喻的逻辑角度吧,自勉。
以上内容均为小黑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