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调查中显示:84%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被很多家长和老师所忽略。老师认为,痛则是成长。家长认为,痛也得学,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当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一味压制,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阻力。而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大大超过了孩子的潜能。这种期待一般来自于环境的比较。同事家的孩子,孩子同班同学,邻居家的孩子,无形中都会产生潜在的对比,让我们把这种压力转移给孩子。更有一些优秀的孩子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第一”,殊不知“人无完人”。
对孩子的期待值一旦背离了社会的需求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常常遭受挫折,面对目标遥不可及,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有的父母会觉得,我并没有对孩子要求过高,别人的孩子非常优秀,我只要求孩子做到普通或者中等就好。而并没有综合去看待孩子真正的水平。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有快有慢。不能用短浅的目光去看待和要求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在高期待值下,父母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也是严重失衡,大部分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要给孩子稚嫩的肩膀背负沉重的压力。
1 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
父母对于孩子总是追求完美,于是产生过高的期望值,在说话间无形给孩子压力,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缺少包容。这种多批评少鼓励的教育方式会减弱孩子的勇气,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也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权,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些微小的积极行为,也要给予孩子赞扬和鼓励。孩子视父母为最亲近的人,得到父母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内心带来莫大的力量。
2 激发孩子潜能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本能希望为孩子能做一点是一点。这样的行为给孩子无形中带来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拿来主义”,慢慢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指令,慢慢失去了自主意识,也不愿意去积极思考,长此以往,大脑“锈死”,失去灵动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所以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多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减少代劳行为。

3保持积极恰当的期待值
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正确审视孩子,了解他们的能力,父母对于孩子的约束行为要因材施教,并且父母要用自身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当父母切身体会行为约束力时也就学会考虑孩子的立场,并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和期望,孩子才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放;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期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只有读懂孩子,孩子才能体会到你的爱,才能顺应你的想法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