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应用、制备是化学本体性知识。外显内容实体,内蕴思想观念,是化学思想的物质载体和基础。
元素化合物表现出的方法性知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实匹配,孤立物质与类别联系,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关联。
元素化合物研究经历知识、学科、学生三次转变。
1认知心理学方法
依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元素化合物属于陈述性知识,针对陈述性知识易学难会,基于认知学习和信息加工理论,采取奇异化引发注意,问题化激活原有知识,精致化促进选择知觉,结构化进入命题网络。
设计情境,加工情境,对知识编码结构化,情感注入和动作镶嵌,多感官协同,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交替练习,变式练习与精细复述,追求长时记忆,追求知识信息数量。
2.学科观念化行为设计
知识为本的教学范式衰微,更注重教学影响世界观、人生观的价值观的思想观念。观念教学(大概念教学)围绕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价值观进行静态分析,动态设计。
集中在内容分析、观念理解、问题活动设计、反思,将元素、分类、转化蕴含与坐标,实现知识观念的工具化认知。
3.学生发展观模式建构
观念化教学强调知识教学的品质要求,在观念形成中走向认识论、方法论,有利于学生认知思维发展和科学方法形成。
两种模式,一,性质预测,实验验证,性质结论,总结应用。二,转化任务,路径方案,性质认识,解决问题,任务类型4个纬度构建整体结构化模型。
学科思维与社会生活融合的思想,从观念发展到学生发展,从学科中心到学生中心。
元素化合物教学三大改变,物质到元素的转变,设计从零散到模型综合,零散化到整体化单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