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冬天去德国科隆。
科隆冬天的清晨总是湿湿的,象极北方刚下过雨的初春。窗玻璃总有一层薄薄的水雾,让人迷瞪。在这样的清晨醒来,总是叫人疑惑自己身在哪里,故乡此时正在隆冬盛雪。也只有此时此刻,我才能深切体会到莎士比亚那句自己都能把自己催眠了的名言: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
这句话真是叫人难以翻译,越简单越直击灵魂。翻译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翻译成“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问题”;还是最接地气的“干还是不干,真他妈的纠结”,翻译的简直风姿绰约,风趣还解气。
科隆冬日的清晨是阴郁的,是一朵不明就里兀自盛开的荷兰种番红花,那种倔犟在寒冷里执着,在雪地里展露一种风采,十分神气。
我喜欢在这样微湿的空气里醒来,在温暖的羊毛毯里,就这样蜷缩着双臂环抱住自己,会莫名生出一种少女的欢喜,发现自己和窗格子都穿着同样白色蕾丝衣。
六点准时出门,带上羊皮手套、穿上过膝大衣。路过一座座房子,欣赏着它们的窗玻璃。每家都透着橘黄温暖的灯光。天还没完全亮,多数人家都在酣眠。
冬日清晨的暖被窝,也许是人生最值得留恋的地方吧。轻轻一呵气,好像我有魔力可以唤醒科隆冬日的清晨。
一路窗景,更加笃定中国人爱节俭的好习惯,我们一直提倡熄了灯睡觉的。
德国人偏不。
二战的资源短缺,看来并没有教会德国人节俭,家家户户都很会浪费电,都会留盏淡黄色的灯,在夜里替他们把守睡梦和安逸。二战留下的生活习惯反而是年年岁岁少量储蓄的各种罐头,蜂蜜和酒。
那不同窗子里透出来的橘黄的光儿,是一个又一个冷色调里的小桔灯。我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这样冬天的清晨,我像一只会呵仙气的麋鹿轻轻走在无人的街头。
走过三条街,就是我要去的那家面包店。推开玻璃门,新鲜出炉的的烤面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空气是干净的,买面包的话也是没有多余的,就两个单词:
“Broetchen,十个。”
Broetchen是一种最地道的德国早餐面包,外壳香脆,里面松软。吃的时候将面包切开,涂抹各种酱料,芝士,或者夹一根图灵根香肠进去。我买这么多是因为这种小圆面包是用大火烤出来的香脆,里面的面心其实只有九分熟,我会扒了面包心,只用脆壳来涂抹各种酱料,抹牛油蜂蜜,中间的面包心等到攒一大包,再放进烤箱烤的和石头一样硬。烤好放进袋子里,等到周末去喂朋友家养的两只小驴子。
这也算一物多用,秉持节俭的优良传统,从来不敢浪费一粒粮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