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咏春大师74秒被KO》的新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
这次赛事我也关注了其中的两场比赛,一场是太极VS搏击,另一场就是咏春VS搏击。正如新闻所报,传统武术在这次比赛中输了,而且输得很惨。不由得网上又掀起了一阵传统武术不如搏击,或者说传统武术根本就没用的热论。
输了就是输了,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可是说传统武术没用,我是绝对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我习练太极拳这短短一年的时间来讲,我觉得传统武术的功能实在强大,可不仅仅表现在一次格斗比赛中。
据我所知,太极拳吸取了易经、中医、道家的吐纳法,戚继光的戚家拳的精华,由陈王廷大师所创。以我一年来的浅薄认识,都已感悟到太极拳起码有三大功能(由于初学,还有很多感悟不到的),也是传统武术带给我们的财富。
首先,太极拳蕴藏着强大的哲理。初学太极时,第一步就得掌握基本要领。要掌握基本要领就得无数次的练习静桩和缠丝桩,包括以后学习套路,从中去感受人体最佳的姿势,最舒服的力度,最松弛的状态,这个过程是非常无聊和枯燥的。慢慢的就领悟到怎样才能让身体动作最自然,上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怎样连接才能延绵不断。这样三年五年下来就算没练成多深的功夫,但其中的一些哲理却已呈现出来。比如:“以我酌油知之”的娴熟技能,“水滴穿石”的坚韧不拔,“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深厚积淀,“由慢到快”的成长飞跃。这不都说明了,想要做好做精某一件事情,要靠长期反复的修炼琢磨吗?这些感悟在将来的日子里,难道不是指导我们攻坚克难的思想养分吗?
其次,太极拳还是强身健体的利器。开始说了太极拳吸取了中医和道家吐纳法的精髓,在练习当中讲究快慢结合,刚柔并济,以达到人体最舒适的状态为目的。一趟拳打下来,气血通畅,阳气布散,长期练习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至于说很大的功效我还感觉不到,但鼻塞流涕之类的小状况我可是亲身受益了,短短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
最后,关于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我无权说话,但我想它既然有着戚家拳的影子,那就应该不是花拳绣腿或只是健身而已。戚继光抗倭的时候,枪炮在沙场的应用比重还不是很大,大部分得靠肉搏,如果没点硬功夫,那仗没法打得赢啊。
所以,从这次包括以往的比赛来讲,传统武术输得多,甚至是惨,原因不在传统武术本身是否有用,而在于用的人,怎么用,和它所处的时代。
在枪炮出现之前,武术肩负着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也有娱乐休闲的责任。那时习武可不是闲情雅致下的慢生活,拳师谁不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钢筋铁骨。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逐渐被人们淡化,而强调在于修身养性方面的需要。非要动武的时候,则交给了后期出现的简单实用的擒拿格斗和自由搏击。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武术与现代的自由搏击,通过擂台的方式不能说明谁优谁劣,只能说它们各有所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