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0年,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发动针对波斯帝国的战争,起因是波斯人抬高来自东方的丝绸价格,损害了东罗马帝国利益。
不过战争并没有达到查士丁尼的目标,反倒使国力大为损耗。波斯同意议和,但提出苛刻条件:东罗马帝国要放弃从波斯进口货物的限制,而且每年要补贴波斯一万一千金磅。
查士丁尼一筹莫展。这时来了两位僧人,他们自称曾在东方一个叫赛林达(大约是今天的新疆一带)的地方住了很久,知道丝绸来源于一种小虫子。丝从虫口中吐出,被人织成绸。要从那里带走这种虫是不可能的,但有可能把虫卵带来孵化。
查士丁尼大喜过望,许以重赏,这两位僧人果然从东方偷来这种神奇的虫子——蚕。从此,养蚕缫丝业在拜占庭境内发展起来,成为帝国的经济支柱。
这是一个悄无声息地传奇。因为史料匮乏,为东罗马帝国偷来蚕种的两位僧侣渺不可考,甚至有人说是“两个波斯人”。他们究竟从哪里偷走蚕种、如何带到拜占庭,也是众说纷纭。
如此干系重大、关乎一个帝国兴衰的大事,岂能这样“衣锦夜行”?
历史学家止步的地方,正是小说家天马行空的起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近期出版的德国作家迪尔克·胡泽曼著、李怡岚译的长篇小说《丝》,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
1965年生的迪尔克·胡泽曼,是德国科学记者、考古学家,其著作主要以罗马时代为题。2015年,他发表了广受好评的历史小说《献给查理曼大帝一头大象》。《丝》是作者于2016年发表的第二本历史小说。
在他的笔下,肩负帝国复兴使命去传说中的赛林达寻找丝绸源头的,既不是僧人,也不是波斯人,而是东罗马帝国的两位皇室成员,陶鲁斯、奥林匹奥多鲁斯叔侄。他们化妆成僧人,完成了这桩伟业。
好莱坞式的紧张追杀
这部小说以好莱坞式的剧情节奏展开的。陶鲁斯和奥林匹奥多鲁斯的任务是艰巨的。出发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这种吐丝制绸的生物是蚕。由于古人的错误记载,他们误以为是一种蜘蛛,因此差点被人忽悠。
虽然艰巨,但他们很快完成了基本任务——到赛林达获取蚕种。过程并不复杂:他们找到孀居的女庄园主农娥,企图以玻璃制造技术换取养蚕技术,被拒绝。于是他们利用农娥儿子冯立与母亲的矛盾,以及他对女僧人赫连翠的爱,从冯立手中得到了蚕种并烧掉了庄园。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他们要保证在蚕种存活的有限时间内赶回拜占庭,同时要躲开农娥的追杀。气急败坏的农娥不仅组织一支武装紧紧追踪陶鲁斯一行,还得到楼兰城主、韦纥大可汗、波斯国王霍斯劳等势力的帮助。陶鲁斯的同伴中还有心怀叵测的埃及人元亚图姆,在关键时刻他也试图抢走蚕种。
这样的旅程自然是九死一生、充满危机。不过主人公勇敢、机智,每次被敌人困住都能制造混乱逃跑。最具大片效果的一幕,自然是在巴米扬大佛头上的决战,陶鲁斯、赫连翠(这时两个人已经产生情愫)与农娥、波斯士兵展开殊死搏斗。贴身肉搏中,他们一起从佛头上摔落,最后主人公双双获救,在晕厥中醒来;而农娥和波斯士兵则摔死在大佛脚下——这样惊险的情节,应该让《古墓丽影》里的劳拉(朱莉饰)来演才够劲。
最后,陶鲁斯一人带着隐藏蚕种的竹杖,乘着浮冰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回到拜占庭城下。
奇幻瑰丽的中西亚古风
除了紧张的情节,《丝》吸引读者的地方还在于作者营造的古代中亚、西亚一带的风土人情。作者出身科学记者、考古学家,深谙罗马时代,擅长精准复原历史场景。
跟着陶鲁斯一行的逃跑路线,读者可以见识人烟繁华时的楼兰古城、水草丰满时的罗布泊,走过变幻莫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格山,观摩刚刚建好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依旧矗立的巴米扬大佛。
这是古时的罗布泊:
杨木制成的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平静而一览无余的水面上倒映着白云,陶鲁斯感觉自己是在天上乘着云彩前行,而不是乘船。
一望无际,水深却只将将没膝。一群野马在湖里洗澡,欢快地扑腾着,偶尔还有野鸟贴着湖面飞过。
这是古时的巴米扬大佛:
那是在山谷另一面的悬崖上刻出来的雕像,非常宏伟,即便站在这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佛像脸上的微笑。……夕阳照在岩石上,将巨人的轮廓清晰地刻画出来——一个身上涂满朱红色,好像是穿着衣服的;另一个反射着强烈的太阳光,无法看清细节。
这是刚刚落成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参观教堂内部是一次感官的盛宴,大理石地板打磨得闪闪发亮,尚还没有人踩上去过,没有被磨去哪怕一点点光辉,甚至把金色的穹顶倒映出来了。地面和屋顶,大地和天空交相辉映。
迪尔克·胡泽曼以细腻曼妙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精心刻画出古代中亚、西亚地域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的画卷。
传奇的背后,是野心与罪恶
丝路繁忙又险恶,每个行人都被内心或贪或嗔或痴的欲望驱赶着奔跑。
对东罗马帝国来说,偷蚕种的事迹是传奇,偷蚕种的人是英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真不是什么光鲜、正义的行为。支撑主人公勇敢行动的,不过贪婪。为了获得垄断利益,他们甚至毫无必要地烧掉庄园,导致农娥对他们步步紧逼,奥林匹奥多鲁斯甚至失去生命。
冯立死于“痴”:他苦苦追求出家女子赫连翠,背弃母亲、投靠敌人,最终被母亲误杀。农娥死于“嗔”。她是被作为负面角色塑造的,但我们无法不同情她:她只不过是拒绝了入侵者的要求,就被毁坏了家园。她怀着复仇怒火一路追杀主人公,最终在佛头决战中死于非命。
丝路繁忙,承载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各种阴谋与欲望,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何尝不是人世间的真相呢?
出路在哪里?作者塑造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形象:赫连翠,一位放弃皇家富贵的公主,为了寻找佛陀真理而出家。在故事里,她主要使命是寻找无着的经文。她吸引了冯立,更吸引了主人公陶鲁斯。最终,陶鲁斯放弃了贵族的生活,去巴米扬大佛的洞穴寺院寻找她。
作者深意或许在此:众生贪婪,人世皆苦,唯有佛陀才是真理,才有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