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研
图:刘研
成功永远都不是聪明人的专利。很多时候,当我们无路可退时,坚持才是通往成功唯一核心的品质。
最后一公里的雪✿
暴雪之后,气温骤降,很少去登虞山了,都是沿着周边健身步道走走跑跑。难得今日阳光明媚,温和无风,真是爬山、舒展筋骨的好日子啊!
立春了,一切都感觉新了。内心的愿望就像即将萌发的种子,在这山间的小路上沐浴阳光,蠢蠢欲动。
我顺着翁同龢墓这个入口上山。这条路,我第一次走。一路上没有遇见一个人。山路不宽,碎石和浮土混合在一起。在这文明而时尚的城市,能有如此清净自然的一片山林,真的很惬意啊。积雪被阳光渐渐融化,沿着小路低洼的曲线流淌。浮土多的地方,也因为流水的渗透作用而湿软地晕开了。我小心翼翼地避过这些松软的陷阱,步步高升。越往高走,阳光越充足。在路边一块几十米宽的巨石上,我小坐了一会儿。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了儿时冬日晒太阳的乡亲们和孩子们。风景不同,阳光和温度一样。这么美好的山林,只属于鸟儿们和我。
✿
最后一公里的雪小憩之后继续前行。走得有点热了,回头一看——哇,城市已尽收眼底,很美!山顶的雪比山下的多了很多,在这温暖的日子里,也融流成溪。何止是溪?当我朝东望去,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已经站在了悬崖峭壁之上,那融化的雪变成了瀑布的源头,一泻而下。悬崖断臂之下,就是我天天健步路过的龙殿湖。鸟瞰龙殿湖,活像这大山里深藏不露的超级大翡翠。原来,当我站在龙殿湖边仰望断崖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到达那么高的对岸并回看过来。今天我不经意间,就已满足了自己这个好奇心。而且站在峭壁之上,已经没有仰望它时的那种伟岸感觉了。
在往前走,路开始有分叉。依据直觉,右侧的通往虞山南路白鸽峰方向,左侧的才能绕回三峰附近。我坚持向左前进。山林很静,静得我心里会偶尔发怵。浓密的树林里布满了落叶,踩上去很舒服。这里也很少有积雪,不知道为什么。我顺着这条路呆呆地走下去,有时感觉在上坡,有时又感觉在下坡。因为已经走了很久了,我希望找到下山最快的路。于是我打开了地图,幸运的是这里还有一半4g信号。我确定了自己方向是对的之后,就加快了速度。这一路完全陌生人,曲折朦胧。说实话,在这条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是一条断头路怎么办,如果它把我带到虞山另一面怎么办?但这些想法没有阻止我前行。
✿
最后一公里的雪终于,我听到近处传来汽车的呼啸声。天呐,我已经走到了虞山中路的车道边。可是这究竟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再次定位,手机已经没有网络了。从车道走需要爬上去翻越护栏,但有什么用呢?我知道车道最终是通向剑门景区和言子墓的。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我的目的地,而且路途遥远。我还是选择我自己的山路,坚持走下去。没过多久,我眼前就豁然开朗,小路走到尽头了。
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厚厚的积雪牢牢地冰封在水泥路面上。该死,这让人有喜有悲。开心的是这样的水泥路似乎是三峰景区的地带了,距离我的目的地很近了。悲哀的是,这么厚的积雪,看上去很滑。我尝试了一下,不行,如果走这条路下山,我估计我十米之内就躺下不能动了。有路不能走,我总不能原路返回吧,估计已经走了全程的四分之三了,我绝不要回头。凭借以往的爬山记忆,我推断这条水泥路旁边会有一条小路下山。也就是早前的步道了。幸运的是,我的推断应验了,我不必担心自己在这最后一公里的雪路上摔得很惨了。我顺着小路下山,没有积雪,没有安全隐患。渐渐地我听到了汽车声,人声,这是山脚下马路上传来的声音。太棒了,我需要的只是坚持了。
我没有疑虑地走了一阵,却发现自己被一片绿色烤漆的栅栏拦住了去路。栅栏里,有蜿蜒干净的柏油路,有景区专用的垃圾桶,有人工修剪的植被。可是这是哪里呢,我确定并没有来过这里。顺着栅栏向下走,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片蜡黄的高墙。这显然是寺庙特有的标志了。没错,是三峰寺。兜兜转转,懵懵懂懂,我已经完成了一段陌生的山林之行。
✿
最后一公里的雪这一路走来,风景是美,但比美景更让人深刻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雪。”
面对那困住我去路的“最后一公里的雪”,我认识到困难的存在,并积极寻找了应对方案,最终顺利下山。这段小小的旅程恰似一段关系,在顺境中我们觉得彼此怎么都是默契的,和谐的,可是面对矛盾,面对利益,我们能不忘初心,勇敢面对,并积极化解吗?这段小小的旅程又恰似我们的事业,在顺境时,谁都能轻松赚倒钱,可是一旦面临危机,有多少人能临危不惧,坦然面对,坚持到底呢?成功或许永远不是所谓聪明人的专利,很多时候,当我们无路可退时,坚持才是通往成功唯一核心的品质。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