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航前段时间被爆丑闻“暴力赶客”,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强行将一名亚裔乘客赶下飞机一事仍在发酵。日前,一位当时就坐在机舱中、目击了整个事件过程的乘客向媒体爆料称,当时参与“暴力逐客”的其中一名机场保安甚至在施暴的过程中笑出声来。
美联航打人背后,是谁在导演?美联航打人背后,是谁在导演?
以上新闻摘自4月17日“今日头条”。
不少网友都对美联航暴打亚裔的事情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不满,国外甚至有网友带头盔登上美联航的飞机,以此抗议美联航的过激暴力行为。
美联航打人背后,是谁在导演?哈哈一笑之后
其实我内心还是有很多不接解:
这种恶劣的服务是个例还是整个行业的映射?
到底谁导致的这种闹剧发生?
去年暑假,和好友结伴旅行时坐了三次飞机。犹记得当我们拿到签证后,两个小时,搜遍整个互联网的购票平台,俩人眼睛都瞪红了,就为了从一堆购票信息里挑出
最便宜的几张机票。
最终,一张从上海飞到莫斯科的票只需要2600元!一张从罗马飞回北京的票也只需要2900元!
这是什么概念?
两年前,高中毕业旅行,一张从济南飞到昆明的机票大约是2500元。
还有个小插曲,从罗马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是我坐过最煎熬的一次飞机旅行:
没人搭理的服务,埃及航空简陋的设施,几乎低到零度的温度……让我们几近崩溃。
但是那又怎么样
谁让这张机票便宜的让人无法拒绝呢?
大概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特别是过去这几年来,坐飞机的体验是越来越差了。
这次,美联航大概是破了航空业服务水平新低。
万维钢专栏中提到的4月12日《大西洋月刊》“美联的可耻下场,和低价的狂热崇拜”( United’s Fiasco and the Cult of Low Prices )这篇文章从一个客观的角度解读了这次“美联航打人事件”。
作者汤普森告诉了我们几个现在美国航空业的真相:
事实一,过去这三十年中,飞机票的价格下降了50%。
事实二,互联网的出现,加剧了航空公司的价格战。
事实三、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美国民众对航空公司的看法一致持续上升,去年还达到历史新高。
这就很有意思了:
航空业服务水平不断下降,但是乘客的满意度仍然在不断上升。
所谓航空业,作为乘客的我们无非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不会每天都待在飞机上好几个小时,我也不管你是哪家航空公司,价格低才是硬道理。
小时候,我曾经很奇怪为什么火车站附近的小宾馆不讲信用宰客和劣质服务,提供更好的服务诚实守信不是能吸引更多顾客吗?
相似的原因:当时住在火车站旁边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匆匆赶火车,出差的人,只是住一晚凑合一下。
在这里,低廉的价格比贴心的服务更有生存空间。
而那些优质的服务人员根据市场的推动最终流向了那些需要高服务水平的行业中,比如旅游业,餐饮业,咨询业等等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由此,市场经济用最理性的资源分配方式把价格低安全快捷,但服务水平低的航空业提供给航空乘客。
又同时把价格高,服务水平高的服务人员提供给其他服务业。
嘿!你看,皆大欢喜!
同时,美国中长途客运并没有像中国一样便捷的高铁网络,美国乘客的可选择出行方式很少,单一的航空运输业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向着乘客的期望——“价格越低越好”流动。
根据经济学供需决定论的理论,市场供需决定了航空公司的成本必须下降,于是随时可控的成本——服务水平自然而然也就低了下来。
可能这次美联航的打人事件能稍微让美国的航空业服务水平有所改善,不过我觉得更可能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改变。
你发现了吗?
真正导致这场闹剧的幕后其实就是我们乘客自己呀!
祝近安
2017.4.20
尾记
今天早上剑湖边的天空格外美,每天清晨朦胧亮,枝头的鸟儿和湖边的鸭子在青大的春天里欢愉地吟诵着一首首动人的赞美诗。
美得醉人心扉
美联航打人背后,是谁在导演? 美联航打人背后,是谁在导演?感谢关注
欢迎共同讨论,一起思想碰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