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 Wu的笔记】

早年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说一切都是目标,其余都是目标的注解。彼时,觉得这句话说得绝对了,甚至觉得说反了。目标怎么能是一切呢?实现目标的方法才是一切,不是吗?
于是不断寻找方法,积累方法,直到有一天,发现了方法的局限,才算明白这句话。 在这里和大家探讨我们第七课的最后一讲:别再痴迷方法,目标才是一切。
不要把目标与结果混淆
目标和业绩,常常被混为一谈。在此之前,很多人已经做了区分,仍然觉得似是而非。更多的人,觉得这就是文字游戏而已,完全没有必要纠缠。
我们在这里想要彻底区分两者的关系:业绩是「我」要的结果,而目标是「客户」要的结果。这样容易理解一些吗?
打个比方,业绩与目标,就像硬币的两面,不重叠,不交叉,却紧密关联。区分这个干什么用呢?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销售人在努力提高自己业绩时很辛苦,有时甚至觉得抓狂,想到那么高的销售指标,不知从哪儿抓起。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业绩上,我们所有的行为就变成了索取;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客户的业绩上,我们的行为就变成付出,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既然目标与业绩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密切相连,找到其中任意一个,另一个不也就找到了吗?何以见得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就更容易呢?
那是因为我们一下子有了帮手,就是获得了客户的帮助。只要我们追求目标,客户一下子就变成了我们的同盟。要达到业绩结果,我们需要向客户索要,客户凭什么给我们呢?
我们给出的理由,就是我们的目标。说到底,目标就是客户的利益。
肯定会有人怀疑:你要我照顾对方的利益,谁照顾我的利益呢?先不用反驳。要不你就试试看,如果能帮助客户达到他们的业绩,没有人会空手而归。毕竟,没有谁能在街上捡到单面的硬币。
开口直接要自己渴望的业绩结果,谁都会,因为这是本能啊,只不过会觉得心虚,会感觉不安。如果开始思考客户要什么「业绩」,视野会突然开阔起来,心里也会更加踏实,不会感觉担心。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因为这是违反自己本能的。道理容易理解,做的时候就会忘记,又回到习惯的做法。
举个例子
有一个实际发生的例子,想借这个例子说明「目标」这个思路是如何在合作的双方发生的。
有一次,在广州举办了公开课,课上有人提问说自己前两天和自己的直接主管发生冲突了,心里不舒服,问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显然,人家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我给方法,可是我心里清楚,没什么别人的方法会真正有效。这等于用静态的方法解决动态的问题,有效的机会当然很小。
与其告诉对方怎么做,不如提示对方怎么想。否则,哪怕再有效的做法,离开合适的场景,都不会有效的。
当场的对话大致是这样的:
「老师,与直线主管发生冲突,心里不舒服,怎么办呢?」
「你要方法解决谁的问题呢?」
「当然是解决我自己的问题啦。」
「可是,解决你的问题,『钥匙』在老板手里,你决定不了。但是,要解决老板的问题,决定权却在你的手上。
你与老板发生冲突,老板就不觉得是个问题吗?」
「可是,我从未想过冲突之后,老板会有什么问题。」
「既然是冲突,彼此都会有影响。」
只有开始看到对方的「问题」,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日常工作中,发生冲突是很常见的,将来你与下属也会发生,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作为上级经理的感受。不适,从来都不是单方的,否则冲突也不会发生。
你觉得不安,老板同样也会。作为直接当事人,当然拥有解决对方问题的力量。思维方向上的小小转变,会导致解决方法上的大大不同。
思路的扩展
按照这个「新」的思路,让我们再回到业绩上来。当老板给了我们指标,该如何有效思考呢?所谓思考,就是一系列的自问自答的过程:
1.达成这个业绩指标,需要多少客户?多少什么样的客户?他们在哪儿?怎么与他们发生互动或者连接?怎么获得客户洞察?
2.这些客户为什么要「帮」我达到业绩?别说是客户出于关系或者好心,还是要在商言商。客户心里真正的理由,就是我们这里讲的「目标」,即他们自己要达到的结果。
3.如果客户得到了充分的「理由」,他们具体会怎么做?这么做是在日常工作中补充了空白,还是替代了什么原来的什么做法?
4.他们为什么不采用别的公司给出的理由,而单单采用我们的推荐呢?我们的理由优势何在?
5.为了「兑现」给出的「理由」,我需要做的活动是什么?需要多少预算?
这个过程就是围绕「目标」而不是「业绩」来进行的。为客户提供了理由,自然就拿到了自己的业绩。说得轻巧, 不是吗?是,首先要说得轻巧,才能做得轻巧。反过来,以上哪个问题很难回答呢?
更多场景
· 约不到客户,因为客户很忙。我们需要解决客户「忙」的问题吗?不是!只要我们知道客户在忙些什么,也许就能找到我们与客户的关联,这才是有效目标;
· 那个客户公司老板很强势,每次拜访都显得不耐烦。我们需要解决客户的性格问题吗?当然不是!正因为客户的强势,才会更少竞争对手,我们只需要顺利进入客户的频道,与客户共鸣即可。
· 跨部门的同事不靠谱,每次合作都不顺利。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变得优秀吗?果真如此,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们没有立场!真正的目标是让自己优秀到对方很难拒绝与我们合作。
· 觉得销售很困难,做销售不容易。难道我们祈祷自己永远不会遇到困难吗?并不是啊,我们的目的是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能应对自如。
· 做得好好的产品,竟然落标了,这是个问题。我们想要力挽狂澜吗?不是,我们要学会如何把中标的产品做得比对手更厉害即可。
· 销售业绩差,不知道如何向老板交代。销售业绩好,就不需要交代吗?学会在没有业绩的时候,给老板信心和希望,前提是我们值得相信,让我们值得对方的期待。
我们做个总结:
1. 方法不灵时,盘点一下目标
2. 我们要的目标,就是客户要的结果
3. 先满足客户,才满足自己
4. 方法不够的时候,要明确一下目标
小练习:
挑出任何一个想要达到的业绩,试着走通这个思路。也许,业绩的启动就流畅得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