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读书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现实,活在当下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现实,活在当下

作者: 云影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20:19 被阅读217次

    最近,我一直比较焦虑,导致夜里睡不踏实,或者睡着了就陷入各种各样的梦境中。休息不好,就容易烦躁。断断续续的的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帮我看清了一些内在的问题,有一种雾散云开的感觉。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就我们平时常见的问题予以对其本质的分析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行为模式的背后隐藏了什么问题,以及我们如何突破樊笼进行自我救赎。

    1,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必然会经历以下这个循环: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

    作者说无论好或坏习惯形成都是遵循了这个模式。人之所以形成坏习惯,也是因为这个坏习惯曾带给自己好处。比如,有人有拖延症,那是因为他儿时写作业总被父母责骂粗心,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他就拖到快睡觉了才写,这样父母就不会责骂他了。这种结果造成了他长大后形成了拖延症的问题。

    作者认为恶习是我们的一种“次人格”,都反映着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不能压制它(们),而是去接纳它们、了解它们,要试着把它们当作朋友来看待,不要因为坏习惯而谴责自己。另一方面找到改变的动力,倾听自己的内心,让动力从内心自动产生。

    2,接纳自己的情绪,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的意思就是,当下这一时刻产生的感觉、情绪和情感,就是当下的唯一。忧伤、愤怒、焦虑、嫉妒等等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它们,我们视它们为失序,我们由此想控制,以为控制的局面就是秩序。其实,真正的秩序是自由,是顺其自然,是活在当下。

    这让我对于活在当下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我以为是不要后悔过去,不要妄想未来,珍惜现在。原来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接受当下这一时刻产生的感觉、情绪和情感,就是当下的你。

    任何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天然产生的,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在指引我们走向好的成长之路。

    比如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现实生活不乏悲剧发生,事实一旦发生,就永远不可能更改了。我们经常和“永远不可能更改”的悲剧较劲,这是我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接受真相,接受悲伤,大哭一场,与过去了断,和人生和解,才是正途。

    比如,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作者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思维与痛苦的关系犹如洋葱”,痛苦只是洋葱的内核,而围绕着这个内核,一个人发展出了复杂的防御方法,也就是对抗这个痛苦的种种办法,即“洋葱皮”。“洋葱皮”比内核大很多,我们为了消除痛苦所做的努力比痛苦本身更大,更痛苦。所以不要抗拒痛苦,去沉入并体会这种痛苦。

    比如,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无视个人边界,肆意入侵别人的空间,比如父母总是干涉子女的婚姻或生活,还打出“都是为了你好”的借口。这种借口很容易迷惑我们的理智。理智很容易被欺骗。

    但情绪决不会被欺骗。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真相的最直接反应。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时间产生的愤怒,那么你永远不会被欺骗。

    很多时候,仅仅知道自己愤怒和为什么愤怒,就足以得救了。一旦明白了愤怒从哪里来,他就没必要再把这愤怒转嫁到其他人身上。迁怒别人,那样的愤怒的表达不会有效果。

    比如,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

    作者讲述了一种助人者,他们疯狂付出,却不愿意接受,这让别人感到压力很大,会频频感到内疚。不管是外界的人,还是伴侣,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这种助人者自觉高人一等,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值得同情。

    还有一种人,坚守着清白感,自己不去“报复”,让别人去帮他争取公平公正,那对别人可能就是一种伤害。这种人也不值得同情。比如,父亲伤害了母亲,母亲甘愿扮演一个受害者,那么孩子们就会帮母亲去争取公平,他们自发地站在母亲一边,与父亲对峙。但是,这样做对孩子们的伤害极大,他们负起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最终导致他们把这种关系也复制到了自己的新家庭中。

    还有就是,在一个关系中,双方都有责任。所以结束一个关系,不必心怀内疚,遵从本心就好。

    比如,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当恐惧来了,不用想法设法的战胜它,理解自己的处境,聆听内心的声音,自动会找到更好的答案。

    作者就恐惧的话题,举了好几个例子,或者说明恐惧黑暗是因为恐惧和女朋友分手,或者说明恐惧黑暗无法入睡是因为儿时被父母抛弃,成年被丈夫抛弃造成的心理伤痕,或者说恐慌感是因为潜意识告诉自己需要有质量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这所有一切都是在寻求关系,人和人之间是需要连接的,关系是我们这一生都无法避开的重要事情,我们不能独自一人获得生命的圆满。

    3,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让心灵回归自由

    任何一个我们在乎的关系,其实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照出我们内心的秘密来。因为越在乎一个关系,越会把你的内在的关系投射到这个外部关系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并引导自己走向好的转变。

    世间有多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们不能一视同仁,也有多少父母为了早早地塑造孩子,经常斥责甚至折磨孩子,要知道这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为人父母者,要对得起别人叫你的那声“爸妈”。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接受自己的父母的不够好的事实,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正是因为不能接受真实的父母,所以我们的心理问题应运而生。

    童年时所受过的苦,长大后我们会再受一次,不过,这次的受苦,目的是纠正童年的错误。或者把自己成长的责任放到了对方身上,希望能从配偶身上得到原生家庭没有得到的;或者是为了去改变对方,去“拯救”对方。

    无论哪一种,大多数的这种重复性受苦,最后都失败了。因为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

    想结束不幸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从而令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4,让我们的身心重归流动,连接

    很多人,似乎失去了感受能力,这样的人被戏称绝缘体。

    作者就用不能身体去体会感受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一些人不能唱歌跳舞。

    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我不能做到跳舞那种很扭捏或很奔放的姿态,即便我非常羡慕那些舞姿优美的人;我也做不到大声疾呼,以前有爬山的经历,在山顶上,大家都能登高高呼,而我张口就是发不出声音,就像嗓子被捏住了。我就是失去了感觉可以酣畅淋漓地在自己身上流动的这种状态。

    造成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感受是痛苦的,所以要堵塞;另一个是感受是有罪的,所以不能让它在身心中流动。具体一点就是我们认为别人不会接受我这个样子,别人的拒绝或是真实发生了,或仅仅是我们以为别人不会接受。

    作者认为,因为我们觉得需要有罪,所以我们将自己的种种需要阉割掉。然而,需要、欲望与感受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当需要不能很好的流动,绝缘体就产生了。

    这让我想到我总不舍的给自己买想要的东西,总是纠结许久,即便最后买了,但伴随而来就是或大或小的自责,严重的时候,我感觉不到需要被满足的快乐,只有花钱的不舍。我一度认为是我太在乎钱(小时候家里很穷),现在看来是我认为“需要有罪”。

    很久之前忘记从哪里看到一句话“当你痛苦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空,天空那么大一定会包容你所有的委屈。”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好,相比于这广袤的天空,自己的委屈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问题,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现实,活在当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fa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