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今天上午,中心校召开了六年级全体教师座谈会。与会的老师们,积极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场面欢快热烈。
一位老师谈到,使用学生的纠错本时,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把做错的题抄下来,然后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出来,最后把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列出来。
这个做法很好,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更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她竟然提到,这三步用三色笔写出来。
有红色,有蓝色,有黄色等,看起来很舒服。若不然,黑乎乎的一片,谁愿意看?
是啊!要想让人愿意看,一些单调枯燥僵死的东西,必须要摈弃。
02
我经常提议,老师板书的时候,在白色的大环境下,适当用些彩色粉笔,会吸引学生注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教师上课,讲了十分钟后,必须安排一次学生活动。为什么这样做?因为长时间的听讲,会使学生听力疲劳。
让学生动一下,转换一下课堂要素,改变刺激形式,学生会更感兴趣。
为什么老师愿意开座谈会,不愿意听单边长篇大论?是因为一个人长时间的讲话,总是让人感到单调乏味。而交谈是平等的交流,彼此都有说话的机会,始终有存在感。
马克吐温说,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布道。开始时对牧师讲话很感动,准备捐一些钱。
随着牧师演讲时间的延长,他感到很烦,不想再捐。
当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说,募捐盘端到眼前时,他不仅没有捐款,反而从里面拿了两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03
单田芳的评书,大家特别愿意听,是因为声音抑扬顿挫,丰富生动;金庸的小说,大家特别愿意看,是因为情节曲折离奇,妙趣横生。
你写了一篇文章,点击率很低,说明大家不愿意看。为什么?你使用的副词太多!
辰辰小姐说过,你的文章里频繁地使用副词,文章读起来就显得非常刻意贫乏。写文章要尽量避免使用副词,因为文字要激发读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动词一般可以推动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里动词越多,行文的节奏越快,读者越不舍得放手。
你可以试一下,一篇叙事好文,用绿色代表叙述,红色代表描写,蓝色代表引语,黄色代表背景,分别用各种色彩涂一下,会是什么结果?
我试过朱自清的《背影》,色彩变化丰富,节奏感分明,层次感强烈,递进感迅捷。
人生也是一样,平淡单一,岂不是太没有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