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风肆虐寒川,红梅怒放娇颜,“瑞雪兆丰年”时;当福“到”了,对联与屋檐并齐,窗上贴满剪纸时;当圆桌上了饺子,“爆竹声中一岁除”,屋外吓唬小孩的“年兽”来了时;当龙飞狮舞绕厅堂,山上叩拜祭祖先,街头庙会喜迎春时,这便是记忆里的新年了。
而今天,记忆里的新年与我们渐行渐远,雾霾代替北风的呼啸,红梅隐匿遥远的北川,道路不见积雪,门上的福字印刷得越发精致,银行附赠的对联早早挂上每一间房门,窗上的剪纸变成了一次性的贴画,圆桌撤了,餐厅里摆上了“满汉全席”,不得燃放焰火,再也不给小孩子讲年兽的故事了,商店里挂满了贴有商标的灯笼,舞龙舞狮的队伍变成了特邀嘉宾,去山上祭拜祖先的脚步总是匆匆,去庙会的唯一目的只是消费…….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必然,你不得不承认“苏宁易购帮你年货送到家”比自己上街大包小包采购更方便,你不得不承认充话费还能免费送对联窗花比自己手书新春剪出吉祥更划算,你不得不承认上餐厅订一桌比忙上一天料理一餐饭更轻松,你不得不承认微信发红包比一个一个包纸质红包更简单……
也有人说,这是传统文化的没落,物质的丰富不代表要抛弃传统的年味,简单粗暴的商业化过年大法无疑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反思可得,选择了年货送到家,你便失去了家人齐采购的热情;选择了充话费送贴画,你便失去了与家人剪出新年新气象的机会;选择了上餐厅吃年夜饭,你便失去了体会全家一起包饺子的合家团圆之感;选择了微信发红包,你便失去了感受孩子们双手接过你红包那种流于眼神的欣喜…….
的确,交换,消费,分配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应该承认商业化是时代前进的一个表现,但是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味”,不应是物质的丰盛后商业营销手段的炒作噱头,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后家人团圆过节的真实情感。作家冯骥才也谈到:“年首先是精神的。它决不是民族年度的服装节与食品节。而是我们民族一年一度的生活情感的大爆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团聚,是实现梦想的大表现。”在过年的新方式,新载体大爆发的前提下,我们应当要守住传统文化里的年味,
今天,守住记忆里的年味也不一定非要化简为繁,完全恪守传统的过年方式,而是,别用简单的物质享受代替过年的意义。别只顾行色匆匆地赶一场又一场的饭局,而忘了给坐在桌前长辈敬一杯酒;别只顾上网采购了一堆年货,而忘了和家里人一起坐下来磕磕瓜子聊聊家常;别只顾刷网抢红包,而忘了家里人忙前忙后做了一桌你爱吃的饭菜;别只顾逛庙会猜对有奖,而忘了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对周围的人说一声过年好……别选择遗忘,请记住传统文化里年的内涵。
当“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时,你会发现,这才是记忆中的年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