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人格》
实修了这么久,几乎日日不辍,个人命运有什么变化吗?
上师大喇嘛有句话“如果学佛不能改变人格、不能转化情绪,你学个啥?!”
是的,情绪决定行为、人格决定命运。
点点滴滴的行为积累,也必然改变命运的走向吧!
这应该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吧。
《说到情绪及如何转化情绪》
如果遇事,引发你的“愤怒”,这难道不是“一念之间”的情绪差错吗?
“愤怒”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导致语言或行为的“暴力”结果!
那接续的一连串反应,是善还是恶?就无需赘言了。
这只是举一个方面的例子,其它自行推理。
修行佛法,我可以转化情绪,由转化情绪来改变行为,由改变一连串的行为来改变命运的走向:
当初阶水平时,遇事(被指责、对抗、违逆等等)
首先可以较快的照见负面情绪(即可以把负面情绪稳定住),
然后观察它,然后脱离出来(或者说负面情绪自行消散),
这需要两三分钟至七八分钟时间,要看情绪的激烈程度。
此时没有负面情绪连带出的行为后果,
旁人看来你是处变不惊的、就好似啥都没有发生。
较高水平时,遇事(被指责、对抗、违逆等等)
激发不出负面情绪,有的只是“舍心”:即平淡的、中立的情绪。
此时也没有负面情绪连带出的行为后果,
旁人看来你还是处变不惊的、就好似啥都没有发生。
在强烈的负面情绪时,我可以转化;
在较轻的负面情绪时,我才可以示现“舍心”。
那再继续修行的话,当可以稳定的建立起“三昧”(三摩地)时,就不需要所谓的“转化”,
高级的“舍心”就可以持住在日常了。
目前,这两种法门我都会用到。
需要强调的是,不需要思考,也一定不能去思考!
这是极快的、一连串的身心反应,就像习武之人,出拳是“条件反射”、并不是思考所得!
其实这就是我平日佛法禅修的内容:止、观双运的练习!
《说到人格》
佛法禅修使我常住于喜乐之中,尽管这是低级的趣味,
更高级的应该是平淡的、中立的情绪,即“舍心”,
-- 我有初尝,但还没有能力稳固的住持。
这种随缘随份,不纠缠、不沾染,无贪、无嗔,法喜充满的日常
(抱歉,我还有无明、我执的愚痴在)
这种人格,在旁人看来大致也应该是圆满的吧,
况且,仅仅修持到无贪、无嗔,你世间大多数的对立面就没有了。
那命运是不是已经悄然改变了呢。
《渡越瀑流,超越情绪和人格》
从集齐“贪嗔痴”的凡庸之人,到恬淡随缘、法喜充满的修佛之人,
再到渡越瀑流,慢慢的擦拭出了自身的“佛”性,
就超越了情绪和人格,和光同尘,
一人即所有人。
你愿意做到吗?
人生路漫漫,
这是问你,也是在问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