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大宝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接受了谷歌公司的工作,要去加州上班了。
在参加完大宝的毕业典礼之后,小石带着大宝,约好了好友永利,永健和游鸿一起来到了乌套海草原,好让大宝感受一下辽阔美丽的草原,和蒙族牧民的纯朴善良和热情好客,也让他体验一下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他这个年龄时所做的第一份工作。
在巴彦高勒附近骑着摩托放羊的牧民 乌套海草原上的羊群“你们怎么会找工作找到这里的?” 大宝看到了骑着摩托车放羊的年轻人后问。
大宝在英国出生后两个多星期后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是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尽管父母一直在教他汉语,他的问话,一听就是按照西方的思维方式想出来的,说出来的汉语还是有点儿别扭。
“我们是相应党的号召来到这里的…” 永健回答道。
“党的号召是什么意思?” 大宝根本没有这个基本概念。
“就是国家的需要…” 游鸿试图解释。
“国家的需要很多啊…” 大宝努力在理解,但还是不解。
“我们是志愿来这里的,we were a bunch of volunteers…,也是随自己的兴趣,来这里要骑马放牧,建设草原的…” 小石中英文并用,想用大宝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来解释,好像还有那么一点共同之处。
“你们当时的兴趣是到草原骑马放牧吗?” 大宝勉强理解了一点,“…how exciting! 你们那个时候就有志愿项目啊?”
在美国也有志愿项目,大都来自巨富们为避税而自己设立的捐款基金来资助,大宝知道像比尔盖茨的基金,就有人为他设立的项目而工作,去非洲贫穷的国家,扶贫救灾,治病救人,并做相应的研究…
“…we were here for a good cause…,” 小石干脆用英语跟大宝讲,这样能让他更明白一些。
“...等我发给你几篇回忆文章看看,你就能进一步了解......,你先跟我们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 小石接着说。
大宝中文的阅读能力还在初级阶段,但他一直在努力学习,在康奈尔大学期间,选修了中文课,毕业后一直在自学中文读写和中文讲演。
不久他就看完了小石写的《套马长杆》,并立即翻译成了英文,小石给他翻译后的英文《Lasso Pole》放到有道笔记上,只发给了永健一人看过。但一个月后,这篇翻译竟然有560人次阅读,远远超过了放到《简书》上的中文原文的阅读量。
小石理解翻译也是创作,难道说大宝翻译成英文的《套马长杆》更吸引人阅读?
乌日塔的儿子额日登朝鲁和小石的儿子凯文在蒙古包里合影留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