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笔记及感悟|自学|增强动机

阅读笔记及感悟|自学|增强动机

作者: 三更冷 | 来源:发表于2023-01-18 22:04 被阅读0次

前言

《自学大全》增强学习的动机篇,非认知能力和方法之增强动机。

1/100计划法——“计量管理”思维

① 将“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值化
② 将目标数值的1/100设为小目标,并立即完成
③ 如果1/100还是很难完成,那就先只做眼前的一点点

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遵循“小步子”的原则。
事情进展不顺利导致心灰意懒,一般都是因为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大了。完成一个大目标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遭受挫折。
如果我们将完成大目标的过程进行分解,变成很多个立刻就能完成的小目标,就能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变得干劲十足了。

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小步子原则是F·斯金纳等人提出的"程序教学法"中的五项原则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失误,提高正确率,可以将学习内容划分成很小的单位,让学习者能够快速完成。

两分钟起跑法—— 拒绝拖延症

① 将计时器设定为两分钟
② 开始计时,同时立刻开始学习
③ 无论做到哪里,只要计时结束就立即停止

学习停止作业后,用两秒时间从下列三个项中选择一项。
· 继续学习同一内容,无限制时间。
· 开始学习其他内容,再计时两分钟。
· 停止学习,开始休息。

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纯粹接触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指重复性接触可以提升好感度的现象。首次在实验中验证该现象的人是R.扎荣茨,因此又被称为扎荣茨效应。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接触下产生的纯粹接触效应也能够缓解我们的拖延畏惧心理。

当任务被中断处于未完成状态时,即使是没有外界诱因的刺激,人们也会想要将其完成。这种现象叫作“奥夫相基娜效应”(ovsiankina effect)。

  • 当学习没有干劲

人并不是先有了干劲再开始行动,而是从行动中获得干劲。干劲应该是从“行动→取得成果→获得干劲→行动→取得成果→获得干劲→行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才对。

  • 通过"开始"做一件事来校正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在开始做事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经常会存在偏差,有时会想得过于复杂,有时又会想得过于简单。
一旦我们将事物想得过于复杂,就会变得有些畏首畏尾。只有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时,他才会有开始行动的意愿(产生动机)。一旦我们觉得一件事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失去动力,选择继续拖延。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不断拖延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错失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修正的机会。与此同时,人越是想要逃离恐惧与不安,大脑就越会将恐惧与不安不断放大。也就是说,我们越是想要逃避一件事,对这件事的恐惧感就会变得越强。拖延和恐惧会助长彼此的气势,形成恶性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及感悟|自学|增强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vy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