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去研究和挖掘客户的理论,在管理学上的分支,叫消费者行为学,属于市场营销的范畴。
消费者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叫做“购买动机”,因为一切的需求都是来自动机,一切的行为也都是起始于动机。
很多时候,看到消费者在购买一件衣服,但其实他并不是只买衣服本身,而是在购买与衣服相关的感受、情绪和心理收益。
所以,好的厂商就懂得发掘商品或品牌背后的消费者购买动机和需求,并围绕着这个动机和需要来施加手段。
消费者动机,有显性动机和隐形动机;
显性动机是我们比较显而易见的特性;比如我们看中一个品牌,它的性价比高、品质好、这些都趋向于显性动机。
隐性动机是消费者未意识到或者不愿说出来的动机;比如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不够高,相对于一些大牌来说,更多在于心理、荣誉、颜面层次的感受。
那么针对这两种动机,我们做品牌,很多时候,懂得藏拙和藏锋,都是一种成熟和时尚。
那么,该如何发现消费者的动机呢?
核心就是要融入客户的情境。
套用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话,就是你不要老想着自己店里有什么,而是要去看客户的购物篮子里面选了什么。
逻辑上梳理一个有助于融入客户情境、了解客户需求的套路。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你的心态,培养你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要做一个“自以为是”的销售,把客户不要当做外行来对待,说不定客户比你还清楚。现在是信息时代,客户有需求的任何东西,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他想要知道的信息。
第二步,端正了心态,就是要让客户对你产生信任,让对方减少对你的戒心,让对方觉得你可以帮助他。
不要给人一种套近乎的感觉,其实,让别人建立信任的唯一因素,就是让人感到你的专业和真诚。你只需要从现有的产品性能讲起就行了,话不用太多,恰到好处就是,也不要刻意隐瞒商品的缺点。
对于绝大多数的客户来说,他们在没有对你建立信任之前,是不会把自己的底牌告诉你的。而客户没有讲出来的话,才有可能是最重要的话。而很多时候,让客户对你建立起信任感的,就是你告诉了他某一个商品的缺点。
所以,建立你的专业感,诚实的表达,是关键的第二步。
当客户开始主动和你讨论产品的性能之后,你应该意识到,这是你的第三步。
这时,你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虑问题,你也许会问,怎样融入客户的情境,其实很简单,在心里把他真心当成哥就行了。这时候,你不要多说,需要引导客户去讲他的需求,他讲得越多,其实你越有机会。在你对客户的需求没有清晰的判断之前,你不要轻易推荐任何一款产品,你可以介绍几款产品,让客户的需求更加明确。在这一步中,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你的产品,介绍特点在哪里,价格有多优惠。
对于客户来说,购买动机才是一切的基础,满足需求是唯一的目的。所以,你讲话始终要围绕客户的需求。
举栗子:你的一个产品有一个极其突出的特点,是所有产品都不具备的。但是,当你发现客户的购买动机不是在这个强势特点的时候,你不要按照公司的话术拼命强调那个突出的特点,而是告诉客户这个产品可以满足他的需求,然后,在这一点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再用哪个强势的特点去巩固已有的谈判筹码。
总之,融入客户的情境,就是要用自己的产品功能和客户的购买动机之间,画一个同心圆。先让客户告诉你,他的需求是什么,有几点,然后根据这个需求去画一个圆,最后,再去用自己的产品性能去填这个圆中的空。当你对客户的圆填得越满,同心圆的部分越大,建立买卖关系的基础就越大,这时,客户想跑都跑不掉。
课后总结:
1、一切需求都来自购买动机,一些行为也都起始于购买动机。
2、消费者动机有显性动机和隐性动机,需要两者都能兼顾。
3、做品牌懂得藏拙和藏锋。
4、发现客户动机就是要融入客户的情境,不要老想这个自己卖的产品,而是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产品。
5、如何融入客户情境,三步走:
首先调整好、端正心态,培养你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要“自以为是”。
第二步,让客户对你产生信任,减少戒心,让别人对你建立信任的唯一因素是让人感受到你的专业和诚实,不是一味的套近乎。
第三步,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引导客户去讲他的需求,没有清晰的判断之前,不要轻易的推荐任何一款产品。
6、购买动机才是一切的基础,满足需求才是唯一的目的,始终要围绕客户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