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共济会书后感
读《知行合一王阳明》

读《知行合一王阳明》

作者: 瞻子苏 | 来源:发表于2016-08-07 16:45 被阅读44次

    高中学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作为唯心主义的反面例子拿来批判的,后来在实践中发现,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作用实在让人捉急。不可否认,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征服客观世界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作为个体的人,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更多的是“心灵”的问题。

    生而残疾、丑陋、贫穷,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怀才不遇,诸如此类,同样是“客观存在”,却很难说可以用简单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生而双腿残疾,要怎么“能动”地去改变?

    二程、朱子们讲“格物致知”,王阳明试着去“格”竹子,结果一无所获,这世间有太多无法“格”的“物”,终究要在“心”上下功夫。你看网上那些流行的心灵鸡汤,哪个不是让人从“心”上下功夫?这恰恰说明,大多数人需要解决的都是“心”的问题。

    如果非要谈“唯物”与“唯心”,我不得不说,“唯心”比“唯物”更有用。“客观存在”太强大,我们不得不努力锻造内心,心不动,物不动,宠辱不惊,自然不为宠辱所损。

    王阳明遇上朱厚照这么个皇帝和刘谨这么个太监,他有什么办法?他能带兵去诛刘谨、弑皇帝吗?当他荡江西匪患、平宁王叛乱,立下不世之功,却被一群奸佞和那贫玩的皇帝把功劳抢去,差点连小命也丢了的时候,他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用?

    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心学是弱者的哲学。非也!我告诉你什么是弱者的哲学,弱者的哲学是,只教你呐喊,不教你走路的哲学。

    而心学,让你在“心”上下功夫,更要让你去“事上练”。纵观王阳明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践行者他“心即理”的思想。宁王叛乱时,他本是被朝廷调去别处剿匪,但听说此事,他半途折返去平叛,就因为他的良知告诉他,他必须这么做;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抱病在广西剿匪,任务完成,本可班师回家养病,但听说还有两伙任务之外的土匪为祸百姓,他毅然留下直到把这两伙土匪荡平,最后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很多人把王阳明心学与佛道思想相提并论,以之为出世消极的思想加以诟病,但看看王阳明的一生,就很容易明白,王阳明是多么坚定的入世者,他提倡静坐养心,但从不教人去参枯禅,他让人“致良知”,是要让人用良知去行动,“知行合一”。

    世人说知易行难,然而,“知”又何曾“易”了?大多数人的良知都被世俗的名利物欲遮蔽着,要真的看清“本心”并持守得住,谈何容易!要在行动上坚持,就更难上加难了!很简单的例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贪污腐败不对,可是没有送过礼求过人走过后门的人,有几个呢?

    王阳明心学的衰微,是世道人心的衰微,因为像王阳明这样的人太少,而且越来越不可能出现了。

    也许有人走在“朝圣”的路上,但他们也只是似诚非诚地“朝拜”一番而已,却少有人去走那“成圣”的路!

    所以,当读至王阳明立志成为圣人的时候,我由衷感动。

    我推荐这本书,不是因为这本书写得有多好——虽然它确实写得很好,而是因为王阳明这个人,我想让你们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他认识他学习他,读完之后,你或许会去读《传习录》,你或许也会把“知行合一”作为毕生信条,你或许也会把“成为圣人”作为你的理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yl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