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艳如笑
弟弟送了几次绿茶给我,是极嫩极嫩的那种,叶片上还保留着细绒。用水化开,绿芽绽放,美极。香味在水气氤氲中扑面而来,浓郁放肆。慢啜一口清绿的汁水,味道真心不赖。
再喝几口,就有点腻了。
许是太浓了吧,兑了水,喝二次汁,又寡淡无味了。
可能是自己口味不佳,下次再泡着慢慢喝。
下次呢,仍这样。
有点不对劲。
哪不对劲呢?说不上来。
我叫弟弟以后别送了,只说我喝不惯买的茶。他说挺贵的,干嘛不要?我说我只想喝家里做的土茶。
土茶的品相当然没有买的茶好。茶条子粗,颜色黧黑。水化之后,不是绿叶片片,而是褐色的梗,褐色的叶。汤汁也不是清绿的,是深深浅浅的琥珀色。含一口汁水,微涩,带淡苦。
但几口入肚后,口齿间开始回甘生津,渐觉神清气爽,一身舒畅。清晨饭后一杯茶,整一天的精神倍棒。
鼻翼间淡淡的茶香味弥漫开来,持久不散。
挺喜欢这样的香,淡而弥久的香。
如果早上来不及烧开水,昨夜的茶汤色、味、香不变,仍可啜饮。一夜的浸泡,汤反而更醇厚了些。
我就不明白在店里买的茶怎么会香得那么浓烈,泡过后香又消失得那么快速?
后来向一位茶商朋友咨询,他告诉我,香是烘制时加进去的。各种香精!我听了有点惊讶。他解释道,现在的茶树都是人工种植的,茶农为了产量,会定期打农药,鲜茶叶本身已经不大香了。我又问他是怎么烘烤,他说用干燥机烘烤,可以保证茶叶的色泽。并说制茶也是用机器。
我没有具体去看过,但我们客家人的土茶制作过程,我对每一道程序都是亲历亲为过的。
到山上采茶是辛苦而快乐的。大人们常年在山上转,哪个山坳哪个山冲有老茶桩,他们心里是一清二楚的。清明前后,天气放晴的日子,全家出动采茶叶。山上是没有路的,要带把大砍刀斫砍茅草荆棘开路。茶树也不可能长在平地上,有的是挂在坡上,有的是长在沟里,有的是生在山崖边。就砍根树杈做成长勾子,把极险处的茶枝勾到较安全的地方采摘。脚下是深深浅浅的草丛,常常一脚踩下去陷在泥水里。还得小心有蛇,所以行到草深处,用竹梢子打草,蛇听到响动,就先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