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孩子们想吃啥都不要大人过问,外卖一订,家长只管代付就是,美味瞬间到手。所以,如今学校食堂的饭菜尽管比起我们以前上学之别天壤,但依然难入孩子们的法眼。听着孩子振振有词唏嘘之余,不禁感叹,当年的我们怎么就那么容易满足?!一包海带丝或半包蒜蓉辣酱,就已经很知足了。
出生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或个别九十年代的人们应该都有关于一些幼时关于酱菜的记忆。那时候物质相对贫乏,美食不像现在那么多,那么丰富,但是味道都很纯粹。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派去供销社买东西,什么买火柴,打酱油,要么买几块酱豆腐,要么打点清酱回来,再后来有了小卖部,副食品慢慢地丰富了起来,什么青岛饼干,山楂糕,水果罐头,甚至偶尔会有咸牛肉罐头、午餐肉罐头。跑腿这事,半大的孩子最愿意干,因为回来常有先尝的特权,那时候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那时候中学中午是在学校就餐的。当时学校的午餐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那个年代,各种水果蔬菜没有那么丰富,基本上每种蔬果,都只能吃当季儿,所以常有白菜一吃两三个月,萝卜一吃几个星期的体验。即便如此,食堂饭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乡下的同学常常一包袱煎饼吃一个月,只就咸菜辣疙瘩,城里孩子能买白馍,在校门口买包海带丝吃,或是当时一款独具天津特色的酱料-蒜蓉辣酱,那是真的让人羡慕得紧,因为彼时的味蕾,这辣酱就是好吃的存在啊。
记忆中的利民蒜蓉辣酱,是简单的塑料袋子包装。上面印有西红柿、辣椒、大蒜的图案,旁边有天津利民蒜蓉辣酱字样,还有什么奖项。这种辣酱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青睐,一则是没有那么辣,二来是有蒜蓉的香气,而且仔细尝之后还有点微微的回甘的甜味。在我们当时的认知中,它并不是用来炒菜,而是另外一种吃法。将酱料从塑料袋里挤上一小块,直接抹在食堂蒸的大馒头上,咬上一口,着实满足。还有种更奢侈的吃法,刚面市的火腿肠配辣酱。当时火腿肠刚在国内上市,在物质贫乏的时期本就极受欢迎,再加上学生们的新宠利民蒜蓉辣酱加持,更是成就了经典吃法。咬开火腿肠一点,在咬开处挤上一点蒜蓉辣酱,放入口中,火腿肠的香气混合着蒜蓉辣酱的蒜香和微辣,充满口腔,嚼上两口,火腿肠的Q弹韧劲和着蒜蓉辣酱的回甘,让人欲罢不能,想吃多点又怕快乐短暂,看了又看,再尽量浅浅咬上一口,再挤上些辣酱,恍若初恋时的殷勤、恍惚、忐忑和幸福。那种美妙的滋味,至今难忘!
前几天在朋友朱总办公室见到了全新的利民蒜蓉辣酱,说是回家做炸酱面使的。我看包装已经是国际通用的铝箔方便装了。不仅取用方便,而且外包装设计虽然简单,确是回忆感满满。
回来后,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初中午餐因为利民从贫乏变得快乐,果断买了几包。
等着,盼着,想再体验下,那抹抹辣酱,吃吃馒头,没心没肺的日子。
该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