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场电影
《红海行动》中的女性视角

《红海行动》中的女性视角

作者: 清浅妙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23:03 被阅读0次

    如果说《红海行动》有什么地方与其他军事大片不同,值得我挖掘的话,那也许就是这部电影中增加了女性视角。

    先有《战狼》,现有《红海行动》,所以会给人一种感觉,男性坚强不屈。人的第一感觉很容易被带偏,以为这也是一部男性主义的电影。如果把《红海行动》和《战狼》做比较,《战狼》更体现的是一种英雄主义,而且是纯男性的英雄主义,女性只是陪衬,而《红海行动》看似陪衬的女性,在电影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三个女性的存在让电影的情节变得饱满。很多人会觉得夏楠这个女记者是可有可无的,佟莉这个女战士在里面完全就是一个男人形象,没必要非得是女人来演。

    为什么要放这两个女性?为什么要解救的邓梅又是一个女性?

    虽然《红海行动》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情节:海外战争-撤侨-解救侨民-顺带解救一批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外国难民。

    但是却从两条线在表现女性视角。

    一条线是从女性自救,女性救女性,女性救男性,来开展的。这里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推动情节自然递进。

    其中,女性自救,主要体现在女记者夏楠身上。虽然电影中自救的场景表现的非常淡,也非常模糊,更多人会觉得夏楠是个有头脑的记者,她的聪敏、机智,让观众会忽视她的自救过程。为什么一定要有自救的情节,可以省去吗?其实,导演从这里开始就在充分地体现女性的自食其力。从自救到救她人,再到救他人,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少了这一步,即使情节连贯,后面也会有种突兀的感觉。这里的自救是为了把夏楠这个不畏艰险,只求真相的女记者的形象的进一步升华。为后面她用自己调换人质做了铺垫,如果没有自救这一情节,后面的情节将会有生搬硬套的感觉。

    女性救女性,在夏楠调换邓梅的情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这时候需要这样一个情节,除了剧情的需要,导演还在表现什么?很多军事大片中的女性角色是胆小、无助的,女性的可怜是博得观众同情的一张牌。但在《红海行动》中,导演却另辟蹊径,女性不再是胆小、懦弱了,女性也一样强大,可以保护他人。

    女性救男性,在石头死的那个场景里侧面地反应出来了。这个侧面用得非常巧妙,它既不会让男性观众反感佟莉,又表达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女性也有同男性一样的地位。

    开头说过,《红海行动》是从两条线在表现女性视角。另一条线表现得并不明显,那就是男主人公个性的逐渐丰满。

    电影中的主角,一般一出场都是个性丰满的,毕竟时间有限,剧情有限,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将主人公的个性从无到有的呈现出来。看过《战争与和平》的人应该深有体会,看到一半,人物的个性还在不断充实之中,所以看长篇巨著比较累,永远要在脑海中把人物个性补充完整,不然,看到后面你会不了解这个人为什么做这件事,为什么说这种话。但电影不同,它要是一开始不呈现主人公的个性,电影的情节就没法快速展开,所以很多这种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喜欢一开始就呈现丰满的人物个性。而《红海行动》在展开情节的同时,还在不断丰满男主人公的人物个性。

    为什么说男主人公个性的逐渐丰满,体现了女性的视角呢?它不仅是女性视角,而且是有年代感的女性视角。

    70后的两小年轻谈恋爱,女人一般不太苛求男人一定是要完美的,那时候女人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男人打造成完美的男人。那时候很流行一句话“女人是男人的学校”。现在90后,00后的女人可能更倾向于找一个完美的男人,比如有钱有势的霸道总裁,或者多金却完美的小鲜肉。

    《红海行动》中,队长一开始的人物性格不仅不饱满,还是单调的,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听从上级指挥,他宗旨是完成任务,他的职责是救中国人,他的自我意识是不强的。但是至从答应夏楠跟着去解救人质,到主动拯救难民,解除黄饼危机,队长的人物性格逐渐变得丰满,这其中,离不开夏楠的推动作用。很多人说,夏楠完全是在拖后腿,没有她,也许情节就不会这么拖沓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夏楠的存在,才把男主人公的个性给塑造得更加完美了。但这一条线其实表现的不明显。也许导演想表达的是,男主人公的人物个性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渐丰满吧。但我看到了女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海行动》中的女性视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de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