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片后,用了一分钟时间,不停的从各角度向大家展示三块广告牌的整体和细节。
破败的细节,仍旧能让观众了解整个广告牌原先的形状和鲜艳的色彩,但整体的阴暗迷雾,又形成了对比。
一分钟左右的展示,伴随着女高音在耳边不停的呜呜哦哦,观众的情绪被压抑住,好奇心被勾引起来。
又因为《三块广告牌》片名,于是,我们知道,故事就源于此。那么,这三个广告牌有什么故事呢?
随后是白天,汽车,人物出现,她反复的观测三块广告牌,若有所思。寻找到广告牌负责公司,仅是用两个画面就联系在了一起。
观众的关注焦点,从广告牌到人物,到广告公司。这里花费1分20秒。
然后就是3分20秒的对话,围绕着三块广告牌的租赁的对话。
这组对话,说明了广告牌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让我们猜测到了人物要做这个事情的动机。
整个5分钟过程,让我惊叹。
主人公并不跟观众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通过即将发生什么来让我们去推测反生过什么。而且这个推测并不需要太多思维逻辑。重点是,并不脱离主题。顺着这个主题,引领我们发现内容。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那些不出现冷来描写冷,不出现热来描写热的诗句。
我就是不说,但是你一定明白。
这是一种高明的讲故事方法。
我的表述不太好,当时确实感受到了奥斯卡级别讲故事。
前几天的时候,觉得逻辑推理故事的设计,我只需要两种逻辑,然后呈现其中一种,然后用另外一种来替换呈现出来的这种即可。
这个或许是下策。上策是让读者自己发现另外一种,用一些描述带领他们明白,还要让他们以为是他们自以为明白。
这个和《PI》不一样的是,《PI》如果不说出它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实在是难以想象得到真实情况。所以需要点出,因为通篇是奇幻,而非现实类的。最后用直接讲述可能来拉回现实,形成对比。《广告牌》本身设定就是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现实。从一开始就预告给我们了。
这个开场5分钟,真是近年来所见过的最好的开场5分钟。
该想想怎么把它用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