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号:陈阿瓜
from 阿瓜 - 第59篇
遇见每一个 温暖的你
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是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生活的中心,而只是在边缘。
1
本校学生大三这一年,某些专业会录取一波专升本过来的学生。刚好,大三这年,二十多名专升本过来的学生,就和我的班级“合班”了。(合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班,是指绝大部分课程一样,上课时间、教室安排都一样)但班级还是两个独立班级,班内事务互不干扰。
我跟室友一起去上课,90%会遇到他们班的一个男生。有时是早晨上课,有时是中午。我老跟室友说:真是绝了,早出门也遇见,晚出门还是会遇见,甚至去个图书馆借几本书也能遇见。这个男生从不跟别人一起去上课,看起来有点孤独吧。上课,他总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回答问题也总是能到点上,在别人昏昏欲睡的时候,他还是在听课,不管是大家稍微认真听的考试课还是大部分同学不认真听的考查课。有个课,每次都要几个学生上台做课前演讲。他是他们班名单比较靠前的吧,前几个演讲的就有他。他讲的大概是“独立”。讲完,我也总算明白了他每天一个人上课、吃饭、去图书馆的真正感受。
独立是伴随着孤独的,这话没错。
大学时候的独立多数要舍去热闹、舍去聚会之类的群体生活。其实我感觉他这样挺好,很多人习惯了群体生活,到习惯了以后,吃个饭没人陪就不去吃了。他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毕业找工作时能较少受其他人影响,去试探,直到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在大学期间,独立的人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既独立又善交往,性格适合与人打交道,能和人玩在一起的人。
于是,你会看到他往往做事果断,不拖沓,成绩好目标坚定,身边又总不缺能一起约火锅、出去玩的朋友。
一种是独立,但不爱跟人闹在一起的“高冷”型。
于是,你会觉得他看起来有点孤独,好像身边没有人环绕,多数情况下独来独往。
这里,是我个人见解。大千世界,当然处处都有不一样,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第一种更好吧,不做评论。
2
前两天看到朋友圈,同校不同专业曾一起在志愿者联合会做志愿的朋友,发的毕业照。感觉时间好快好快,甚至比我之前在推送里说过的“二十多岁的时间,是1.5倍速过的”还要快。连我发小都开始实习了。看着离自己很近的人,正一步步走出校园,诉说着怎样的不容易,就会有一种危机感。有时候一眼望到头的等待,比未知的等待更让人焦灼。毕业,即失业嘛。对于我这种一般学校的学生,这种已知结果一眼望到头的等待是存在的。
看了校历,还有一个多月就放暑假了,也意味着一个多月后我就与大三拜拜了。
慌吗?慌。毕竟大四跟前三年有太多不一样、太多抉择。
期待吗?期待吧。人总有好奇心,不撞南墙不回头。
站在二十几岁这个尴尬的路口,我们一无所有,既不能推翻过去重来,又不可以飞到未来将自己变成理想的角色。
所以我们迷茫,我们焦虑,我们患得患失,我们怀念过往,但是又畏惧未来。我们脱离了身在象牙塔的稚嫩,身上的盔甲却不足以抵挡现实的鞭挞。
最近几个人都向我抱怨生活的艰难,抱怨原来所谓的社会和在校园里憧憬的模样相去甚远,抱怨上班辛苦,抱怨人心叵测,抱怨离家太远,抱怨薪水微薄,抱怨物价飞涨,抱怨生命诡谲,抱怨人世复杂。
其实谁又何尝不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也会在华灯初上的城市里,安静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也会想念童年的无忧无虑;我也会怀念母亲做的那一桌好菜;我也会在受了委屈,受到打击的时候,一个人悄悄地难过。
可是对于生活而言,这些在生命长河里看起来所微不足道的苦难,又到底占据着如何轻微的分量。
岁月那么漫长,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蹒跚行走,而真正的生活,还在后面虎视眈眈。
今天又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总之就是希望你永远积极向上、不被生活磨没了思想。
看到一段字,看看中英文,挺有意思。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When mensee Han-shan.
They allsay he's crazy
And notmuch to look at-
Dressed inrags and hides.
They don't get what I say
And I don't talk their language.
All I cansay to those I meet.
还有,现在的天温度刚好,趁还有机会还有学生这个身份,晚上出去走走挺好的。
摄于新乡 摄于新乡 摄于新乡噢,对了,给大家推荐一个APP,VUE vlog,我认为有些视频拍的挺好,里边分享视频的人也都有故事有向往,有生活的味道。
好了,就这些。
各位,祝好。
封面 插图 | 陈阿瓜
微博:@陈阿瓜 cx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