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济世文荐散文
破解古典诗词潜藏的生存密码(新锐散文微刊发布)

破解古典诗词潜藏的生存密码(新锐散文微刊发布)

作者: 王浴海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08:33 被阅读73次

        古典诗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傲视千古的宝贝,潜藏着无比绚丽的人生智慧,等待后世子孙去破解。

        破解什么?至为紧要的应该是,破解如何发现美提纯美并放大美,进而,把美变成自己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的最高境界就是李渔说的“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是境皆苦”,即“心乐"。我们破解的致力点丶贯通点应该是,在接收古典诗词的美的撞击乃至轰击的同时,唤醒自我丶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开发自我,不断把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领取老天爷慷慨给予那一份惟我独享的“心乐“精彩。

        现从“人与自然“系列中选取几个入微感觉的调动实例,一试破解。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过短墙。”这是对墙头豆花的入微感觉。这里有豆花的生态,繁茂,光鲜,靓丽,也有豆花的神态和情态,一个“殷勤引蔓“,形神兼具,尽现曼妙。一个“通邻好",意趣互应,尽点底蕴。美,便美得从心打透。这便是来自于人人都不缺少的入微感觉调动和活跃。

        “荷盘敲雨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

        既言“荷盘“,便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盘,应是一池或一塘,成片成阵。“敲雨”,也不会是一盘之敲,应是一方一田之敲,其声其状其频率其情态,全在“敲”里。

        “珠”,既有显像之光,又有内蓄之美,而且,还有如京剧加鼓点般的心神提振。可以想一想,当无数颗晶莹剔透的宝珠,敲打一片翡翠托盘之时,那是何等美妙呵!

        “山背",自是对山前而言。山前之雨在敲荷盘,自然白花花一片。而山背,飘动的雨云,或明或暗,与眼前的白花花相比,自然是成块成条或成方,在一片白花花的茫茫然中突显,于是“玉一蓑”,便一跃而出。“披”,自成奇趣。这里有光感、动感、近感、远感、烘托感、静默感、 深邃感。这些奇妙,当然是来自于谁也不缺少的入微感觉的神奇。

        “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尽扫,一林残叶。“

        爱极生恨,恨极生悲,悲则灼痛,恰恰是在灼痛中,突显出对良辰美景的超乎寻常的爱。这,自然也是人人都有的入微感觉奉献的绮丽。

        仅以上几例,即可提出如下问题:

        这里,隐藏着什么样的“心乐”密码、活出骨子里的精彩之秘籍呢?

        第一,所谓心灵中智慧女神的沉睡,好比电脑死机、银行卡消滋,这就需要激活和盘活,于是,便需要寻求触媒,便需要触电和充电,而自然界最不缺就是这些,到处都是,随时可遇。细小如豆花引蔓丶荷盘敲雨山背披云,微未如芳菲世界游人末赏、西风不庇寒蝉,都是触媒,都能通电。

        第二,仅以入微感觉的调动为例,即可证明,那种扫描、接收、探察、统摄、抓拍、筛选、提纯等等神奇,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人人有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万不可把大自然深处纷至沓来的触媒乃至通电机遇、足以作为唤醒智慧女神的敲门砖,当成过眼烟云,任其流失。而这,恰恰是一切无能者即死机者远离“心乐"的悲剧的命门。

        世界著名作家歌德说得一针见血:

        “大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

        为什么?可作如下拓展。

        哲人说:“越是美丽的,越是自然的,越是富于魅力的,越是自然的。"“钟情野趣的心态的进一步升华,即可能产生通灵脱体的美好体验,达到心灵放牧的特定情境。这无疑是人生态度与精神品位达到相当高度的产物。“他又说,“善于观察大自然精微变化和谛听大自然轻微呼喚的智者,大多是掌握着精湛的人生智慧和心理优势的人。”

        这些,其实全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心乐",什么是活出骨子里的精彩。这种精彩,虽价值连城,但并非稀有,罕见,只要是“善于观察大自然精微变化和谛听大自然轻微呼唤”,每一个人,都能掌握“精湛的人生智慧和心灵优势”。

        上文所举,仅是唐诗宋词的碎片,还缺少完整者,因此,再精选几首完整者,我们一睹堪称楷模的巨匠们“观察和谛听“的风采。

        比如小池,谁都不陌生,堪称熟视无睹,而巨匠却能谛听到这样的呼唤: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片淡雅,一派清丽,一袭晴柔,来自骨子里透出的美好、曼妙的呼唤,打透肝肠!

        比如阵雨,哪个不曾遭遇过,瞬间即成过往,然而,大师却发现独具,得到了“通灵脱体的美好体验”。

        六月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连天。

        灵动,灵透,灵妙,即使“黑云翻墨",也是在推送“白雨跳珠”“卷地风来忽吹散”的绮丽,并且,把这种绮丽推向“水如天”的壮美,直透心胸最底层。

        比如江雪,哪个不曾一遇?哪个陌生?司空见惯,何谈发现。而大擘却能从中扑捉出千古奇崛的、透天透地的宏大寂静: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

          独钓寒江雪。

        寂静极了,清冷极了,孤独极了,空旷极了,然而,却并不凄惘、凄楚和凄恻,而是在呼唤拥赘的解脱丶世俗的消融、功利的消解、物役的摒弃、偶像的消融,由大气度的放弃,走向大范畴的出壳,忘忧,忘烦,忘谗,忘讥。

        这就是大自然通灵化犀的神奇,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通灵脱体的惟我独享,这就是大自然对每个人都拥有的“无尽的潜能“和与生俱来的诸如入微感觉等等生存绝技的呼喚、昭示和邀 :约。当然,也就是来自大自然深处的信息撞击乃至轰击,如此,长此以往,那位心灵中沉睡的智慧女神岂能不醒?

        这种来自老天爷的优惠,是否仅为巨匠所独有,与普通人无涉?非也!

        不说成人,仅说距成人一大截的孩子们的几例同类“神奇",与巨匠们相比,看看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树

        浙江温岭中学 金鑫辉

        沉默了一个冬天,酝酿了一个春天,夏天到了,每一片绿叶都抢着发言。

        “抢着发言",有姿态,有心态,有情态,热烈,热闹,有声有色,争先恐后,感觉入微,独特,美丽。

                          风

        湖北钟祥市双河二中周毅

       

        欢呼着,飞在田梗上。一不小心,跌倒了,惹得麦穗低下了头,偷偷地笑。

        “欢呼着”,是风的情动,“飞",是风的行动,“跌倒了”,是风的得意忘形,是风的一时不慎。风,好顽皮,好逗,挺有个性。“惹”,“低下了头”“偷偷地笑",都别具情态,令人忍俊不禁。这,正是入微感觉在生活之树上摘下的奇异之果。

                遗憾

        江西师大附中  李永华

       

        本想用石头,打破湖的平静,不料,却惊醒了熟睡的早晨。

        正是入微感觉的扫描和抓拍,从“本想"到“不料”,捧出了转折、跳跃的神奇。

                    风铃

      广西天峨中学  甘玮

        风铃,躲在声音里面的,其实是高分贝的寂寞。如果没有风,一切都是虚空。其实,就算是有风,也不过是寂寞的嘴,在安慰世界的失聪。

        风铃单调、偶而振动的声音里,其实,躲着高分贝的寂寞,堪称洞幽烛微!即使凭借来风偶尔响起了琐碎的干瘪的声音,那也不过是难以摆脱的寂寞在安慰世界的失聪,太透辟了,直抵精髓!

        这正是入微感觉的接收、统摄提取出来的神来之笔。

        仅以上几例即可得知,孩子作为人,也能透出骨子里的精彩,与巨匠们相比,只是大同小异,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心灵中智慧女神导引出来的效应。

        孩子们尚且如此,我们成年人呢?会有例外吗?

        每一个人都能活出骨子里的精彩,从人作为宇宙超级奇迹的本质、本原而言,就应该如此!这种精彩的内核是“心乐”,而这种”心乐“,与骄奢淫逸、脑满肠肥的浅层物欲享乐,不是一个概念。它有着独特的丰富的内蕴。是指源自自我与生俱来的诸如入微感觉等等生存绝技的调动,从大千世界领取的一份独有的快乐。恰恰是这种“心乐”,才是骨子里的精彩,才是我们的真正天堂。对此,柏拉图说得十分透彻:

        “天堂并非是哪一个地方,而是心性平和丶心静如水这样一种超脱罪恶并与上帝的意念相和谐的一种精神状态。“

        浓缩为两个字,就应该叫“心乐“!只有“心乐“,才是骨子里的精彩!

        你可以不写诗,甚至不读诗,但是,你不能不启动入微感觉等等与生俱来的生存绝技的神奇,因为这并非写诗读诗那么简单,而是激活生命软件,盘活生存活力,聚集从感受美不断升华为思想美的“心乐”正能量,是活出骨子里的精彩之急需和必需!

        这就是我的破解。

     

          2007、12、26一一2018、1、2写于三亚

        作者简介

        王浴海    2007退休。职称:编审。中共党员。曾主编两种国优期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解古典诗词潜藏的生存密码(新锐散文微刊发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n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