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平元年(西夏拱化二年,1064 年)三月,大地刚刚从寒冬中苏醒,春风带着一丝寒意拂过大地。西夏派出使者前往宋朝,肩负着祭吊宋仁宗和恭贺宋英宗继位的双重使命。这本该是一次彰显两国邦交礼仪的重要外交活动,然而,意外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宋朝负责引伴的官员与西夏使者在礼仪细节上产生了严重的争执。宋朝官员坚守本国礼仪传统,寸步不让,而西夏使者也认为自己代表着西夏的尊严,不肯妥协。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充满火药味。这种争执在外交场合中迅速发酵,引起了西夏方面的强烈怨愤。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尊严被践踏,原本友好的初衷被这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关乎国体的礼仪之争所破坏。
时光流转,转眼间到了这一年的秋天。西夏毅宗李谅祚,年轻气盛且胸怀大志,他将这次的外交耻辱视为对西夏的极大冒犯。在愤怒与报复心理的驱使下,他调集了 10 万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宋朝的秦凤、泾原路扑来。这支大军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逃离家园。原本安宁的边境地区瞬间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宋夏之间的和平被彻底打破,战争再次爆发。
宋治平三年(西夏拱化四年,1066 年)九月,秋意渐浓,战场上的肃杀之气愈发浓烈。夏毅宗李谅祚亲自率领步骑数万,如同一股强大的黑色风暴,气势汹汹地围攻大顺城、柔远(今甘肃华池)等城寨。这一次,他怀着必胜的决心,想要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洗刷之前外交上的耻辱,同时也为了拓展西夏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在宋朝一方,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蔡挺是一位经验丰富、深谋远虑的将领。他早已通过情报网络得知西夏军即将来攻的消息,于是迅速采取行动。他深知边境百姓的力量,下令将边民集中于各个城堡之中,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他指挥着各路宋军,有条不紊地扼守各个要地,严阵以待。他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战争的胜负和边境百姓的生死,因此格外谨慎。
蔡挺仔细分析了大顺城和柔远城的城防情况。他认为大顺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于是决定不在城内增加过多兵力,而是巧妙地在城外的池壕中秘密布置了大量的铁蒺藜。这些铁蒺藜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尖牙利齿,等待着敌人的到来。而柔远城的城防相对薄弱,他果断地命令副都总管张玉率领重兵守卫,以确保柔远城的安全。
西夏军如洪水般涌至大顺城,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城墙。然而,当他们试图渡过池壕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灾难。许多士兵被隐藏在池壕中的铁蒺藜所伤,鲜血染红了池壕中的水,惨叫声此起彼伏。西夏军的攻势顿时受挫,但他们并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的君主李谅祚就在不远处督战。
李谅祚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坚毅和愤怒,他亲自上前指挥作战,激励着士兵们继续进攻。然而,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大顺城的城墙上呼啸而来,正中李谅祚。他顿时感到一阵剧痛,身体向后退去。周围的士兵们惊恐万分,主帅受伤让他们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西夏军并未完全溃败,他们在短暂的混乱后,转而攻向柔远寨,试图在那里找回失去的颜面。
张玉早已在柔远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率领着 3000 名勇士,这些勇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对宋朝忠心耿耿。当夜幕降临,大地被黑暗笼罩时,张玉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时机。他一声令下,3000 勇士如鬼魅般悄悄地向西夏军营地摸去。当他们接近营地时,西夏军毫无察觉,依然沉浸在疲惫的休息之中。
突然,宋军发动了猛烈的袭击。他们冲入营地,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一时间,西夏军营地陷入了一片混乱。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惊恐地四处逃窜。西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夜袭打得措手不及,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纷纷惊溃。他们在慌乱中向金汤城(今陕西志丹西南)方向败退而去,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然而,西夏军并未就此罢休。不久之后,他们又重新集结兵力,再次围攻大顺城。宋朝方面得知后,立即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手段。宋朝派遣使者前往西夏,严厉诘责他们的侵略行为,并决定停止对西夏的岁赐银帛,同时关闭互市。这一系列举措对于西夏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西夏当年粮食欠收的情况下,失去岁赐意味着国内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困境。
李谅祚此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一方面想要继续通过战争来维护西夏的尊严和利益,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失去宋朝的岁赐会引发国内的动荡。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采取一个权宜之计。他诡称这次的军事行动是边吏擅自出兵所为,与西夏朝廷无关,并下令军队掳掠一番后撤回国内。
宋治平四年(西夏拱化五年,1067 年),经过一番波折,宋夏双方都意识到战争给两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在双方的努力下,两国再次议和,边境地区暂时恢复了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