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条街的转角,因为路灯坏掉的原因,在夜里总是要黑一些,而白天却亮得比别处明显,因为街角没有几棵能用来遮挡的树。
但这种情况并非坏事,它黑白相离得干脆,可以创造真正分明的昼夜。
我正痴迷于看,也沉迷于创作侦探推理小说,尤其是创作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类似的场景,手法稚嫩的初期非黑即白的分类方式对我非常友好,像黄昏那样的过渡,不黑不白的转场,就像主人公作案时复杂的心理,我是抓不到,也想象不出的。
黑暗给了人不说话也不看见的权力,有犯案者自封为执行者去把这个权力赋予某些可怜的人。
一对母女与我擦身而过,那会儿我正为了在黑暗中能有更长的时间去思考,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走,她们也是,貌似也是为了一些事情,推着车子走,自行车后面的座子上听声音是一个小女孩儿,她过一会儿就轻声叫一句妈妈。
这些单方面的发声从寂静中生出来,是真正的无中生有,当她们真正走到了我的身边,我才听到了以下完整的对话。
“妈妈,找。”
“宝宝,我们还去找爸爸吗?”
“妈妈,找,去找”,宝宝就会那么几个词,多数也是重复大人的话,于是就形成了之上的循环。
我在黑暗中长时间的思考正是因为苦于想不到故事情节的转折,机会出现,我当然不会放过。我本来想要再走远些去另一个地方,她们朝我回家的方向走,所以现在我要转一下身。
为什么要找爸爸呢?为什么要在晚上?在这样一个物体细节看不见的地方说这样的一些话呢?宝宝的爸爸呢?那位母亲说要找爸爸是真的为了找爸爸,而不是只为了给宝宝一个希望吗?
她们走出了黑色地带。
视野清朗起来,现在是真正的秋天,已经下过不止一场的秋雨已将夏季遗留的热力屠杀殆尽。
我走出小街的那一瞬间,水滴滴在我的头顶正中央。
“宝宝,想我了吗?”这是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男人的声音。我跟着她们走了一会儿,在一辆突然停下的黑色汽车旁边,这个男人从车上下来,说了这样的话。
天空中云彩各自回去寻了自家的团圆,有一轮明月出来与我们所有人相伴。
我后来又回了一趟那个差一点就抓到故事转折的地方,球状的路灯被一堆树叶子抱在怀中,忽闪亮了一下,光亮出现在我走近它时,我走近它之前并没有发现这些光,我后来想,一定是灯突然亮了起来么?还是叶子不小心把光漏了出来,倏的亮了,那么巧正照在我的心里。
手机在我回去的路上发出了点儿警示新消息的声音,我打心底里不愿去看,害怕有不识趣的人在这样休闲的时候发来不讨巧的话,但我还是看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中秋节快乐,怎么过中秋呀,吃月饼了吗。”她总是这样唠叨,我心里烦的时候就干脆直接不理她,总觉得她爱说废话,还爱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过了很久才回复:“跟朋友刚吃饭回来,月饼也吃了,蛋黄馅儿的”,我发过去消息,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秒回,我知道她已经睡了,从我上高中开始不在家住,到现在上班了在家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她便睡得越来越早。
“这么多年,你一个人辛苦了。”我把这句话发过去,就赶紧把手机关掉,就像当时追一个喜欢的女孩,发一句消息,就赶紧把手机扣过来。
我还是打开了手机,她的确是睡了,我决定了要回去一趟给她个惊喜,订下了第二天回去的车票。
写于中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