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读完《围城》,我终于明白为何围城会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了。书中塑造了大批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大多留学归来,有才华有背景,但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人性弱点,如贪婪、软弱、自私、虚荣等。钱钟书先生以别样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人生围城。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若仅仅局限于婚姻爱情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贯穿于整本书中的各个人物,他们都在某方面陷入了围城之中,“围城”困境也存在于每个人人生中各个层次。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全无用处的失败者,他这人明明桃花还可以,最后却糊里糊涂地就跟孙柔嘉结婚了,婚后他一直陷于婚姻的困境,与孙柔嘉争吵,处理不好方家与孙家、陆家的关系,陷入家庭与婚姻的围城。在三闾大学中,他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顶多也就赵辛楣跟他关系好些,到最后也是被解聘,被排挤,工作也没着落,被困于社会与友情的围城中。我认为方鸿渐的不上进、懦弱、甘愿平庸以至于他永远只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难以冲出围城。想要冲出围城,并非易事,首先必须要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可方鸿渐这种先天不足、后天懒惰,他自己都甘愿被困在围城中,谈何冲出围城呢?其次,可以冲出围城的人,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有实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比如赵辛楣在离开三闾大学后,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口才与社交能力等,在重庆混得好不风光。可方鸿渐呢,学位都是假的,又没有工作能力与交际能力,自然无法成功冲出围城。
现实中有多少人像方鸿渐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直被困在各种“围城”之中,无法出去,甚至不想出去。只能随波逐流,在“围城”之中苦苦挣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