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内向”这种性格,多了一点思考。
上个月,我的一个考研上岸的朋友趁这中间三个多月的空闲时间,来北京找份实习的工作,借住在我家。
结果,有一次回家,她在门口足足等了15分钟,直到隔壁邻居恰巧回家才跟着一起进来。
当时我正在洗漱间里洗衣服,声音比较嘈杂,手机也不在身边,所以就没有听到她给我打的好几通微信电话。
进了家,她说她晃了好久的门,结果我没听到,她估计邻居大概会11点回家,就在外面等了一会儿。
我当时感到非常诧异,其实,不管是我的房间还是洗漱间,都距离大门不是特别远,只要她稍微大声喊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至于在门口等这么长时间。
结果,她愣是没有喊我,而是选择凭感觉等邻居回来给开门。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与我交流无碍的她,也会有如此内向的一面。
经历过职场的敲敲打打,原本笨拙的我也跟着学会了一些圆滑的做派,猛地一下看到内向的同龄人,还会觉得恍惚。
职场里,成熟圆润的人有很多,低情商不会说话的人也不少,不过却很少看到不爱说话的人。
/02/
其实,不管是职场还是校园,以及其他的场合,内向的人都非常不讨喜。
前一段时间《想见你》这部剧大热,很多人也多多少少从剧中的人物角色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正在上高中的许韵如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喜交际,喜欢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默默无闻。
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好像周遭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结果却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颗星,拼命地发光,想要有人发现我渺小的存在。可是最后等待我的,却只有坠落、陨落的时刻,世界上没有人记得我”。
默默无闻的人,不是甘心在这样的状态里面的,也想要追求放肆的青春,也期待能有一束聚光灯是打在自己身上的,可是尽管自己努力做到周全了,可还是什么都得不到。
没有朋友,就连喜欢的人也拒绝了自己。
那一刻,许韵如多么想要成为活泼开朗、大大咧咧、人见人爱的黄雨萱啊,因为这样就能获得身边所有人的喜欢了。
朋友、爱情、别人的关注,好像只要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一切都会变得格外美好。
所以,许韵如就戴上黄雨萱的外壳,扮演着另外一个人,因为伪装,她确实获得了本我所得不到的东西,还被喜欢的人拉起了手在操场上奔跑。
但有些东西是伪装不出来的,长期个人经历累积的东西,根本不会说变就变,果然,许韵如拙劣的演技最终还是被拆穿。
等到不再刻意伪装,变回原来的做派,结果那些因为外向获得的好处统统全部消失,同学再次不喜欢许韵如,弟弟也表示出对她的嫌弃,至于那个喜欢的人,也因为她本来的样子而不再有过多情感上的纠葛。
/03/
有追过剧的网友说“不是每一个女生都能成为自信开朗的女主角,但我们都曾是陈韵如”。
可是,“如果当黄雨萱可以拥有这一切,我为什么要当陈韵如?”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要强迫自己改变,去试图变得外向?
哪怕最后会面临被拆穿的危险,也要穿上“外向”的保护色?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这位研究生上岸的朋友say no。
回顾和她为数不多的打交道的时刻,我才发觉原来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相对冷清的人,聊天记录里,她也是能简则简,有时候我大段的文字发过去,她一个“OK”就当做全部回应,也不会多想这样会不会显得自己太无情。
她这份7分冷清的背后,是对自己的笃定。
因为不喜欢社交,就潜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整整两年,最终上岸,压力大的时候就拼了命地学习,早5晚11,一心只想着考研。
她也是我见过的最有条理的女生,我那几乎乱糟糟的出租屋,她在一路波折后,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把房间打扫成了新家。
回到房间的那一刻,用“瞠目结舌”这个词来形容我的震惊,真的是一点都不为过。
在感情里付出了四年的青春,因为对方做出了超过自己底线的事情,她也能干脆利落说分就分,绝不回头。
她就像是一堵墙那样厚实,要不是那件开门的小事,我差点误以为她就是一个坚强的打不倒的人。
原来,这样一个笃定的人也会有害羞的时刻,也会不好意思喊我开门。
我的好友,自始至终保有自己的本色,冷清而坚决。
/04/
同为内向的人,而我则选择成为一个看起来外向的人。
“表面上看起来热情如火,其实内心较为淡漠”说的大概就是我这样的人吧。
内向如我,小的时候并不喜爱说话,见到陌生人会害羞,更不会喊出声,因此没少被家里人批评,指责为“没出息”,还特别指出要向外向的人学习“你看看人家的谁谁谁”。
上学时,曾有过一段时期因为学习成绩好,被光荣选为班长,结果最后“好评”如潮,评价为“胆小如鼠”。
等到高中,老师对我也是格外放心,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座位,于是一年下来我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坐的都是男生,美名其曰这样可以维持班级纪律,因为我真的可以整天整天地不说话。
网络上看到关于内向性格的7个表现:坐车喜欢靠窗;不爱去人多的地方;不爱去亲戚家串门;聚会时一直在吃东西;去参观叫服务员会想很久,怕忘词;手机不离身,手机充满电才有安全感;和不熟悉的人呆在一起比搬砖还累。
一一对照,我几乎全部中枪,如此就表明我就是标准的“内向”人。
这样压抑、畏畏缩缩、不爱说话的性格,没想到在上了大学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打辩论、参加竞选、做演讲、搞兼职......甚至,在毕业后,离开了呆了近5年的城市,只身一人北漂。我的内向,被我大面积地打碎了。
内向的人,如果没有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还会面临被讨厌的风险,那就只好让自己变得外向了。所以,改变自己的性格,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包括我。
像渴望获得关注与喜爱的许韵如一样,我也开始穿上黄雨萱的外衣,在人群中变得热络。
然而,我“伪装”的技术很拙劣。
我的热情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多知心的朋友,也没有让我变得瞩目、耀眼。
在一路的挫败中,我也开始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我明明更喜欢一人呆着,这样刻意伪装自己,意义在哪里?
对于自己性格的改变,我矛盾、挣扎、拧巴着。
大部分的时间,我依然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塞着耳机走在马路上,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一个人宅在家里看书追剧做饭以及搞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
只有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才会表现得外向,等到自己一个人了,又会沉浸在冷冷清清的状态里面。
在自我追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所喜欢的,是和家人以及朋友在一起时快乐的氛围。
所以,外出游玩就想要玩得尽兴,参加活动也非常想挑战自己,和别人聊天就让自己变得热情,这种偏外向的行为,尽管和本我的内向做派完全不同,但也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快乐。
我在和别人交流以及活动中获得了新鲜的血液以及鲜活的能量,那是独处所得不到的。
尽管一段社交或活动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但缓过神来,那份经历就会变成一种力量源泉。
/05/
很多人对自己内向性格的描述是这样的:
小时候不敢出来见人,不喜欢叫人,也害怕见人,会被亲戚甚至爸妈说,你是哑巴吗?导致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说话;
刚刚踏入实习的时候,每天都心力憔悴,生怕自己做不好,生怕人家想我是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最后还不是要走之类的;
自己每做一件事,都会想着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猜来猜去,想来想去,太累了,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了;
到了职场,内心胆怯,想打招呼却害怕人家不理睬,心里有一个不好的预设,然后作罢。见到领导,更加紧张,话都不知道要怎么说,干脆低头装作看不见对方,又怕人家觉得自己没礼貌,结果事后相当自责;
与父母交流少,然后不习惯与别人交流,还有点自闭,沉默寡言,无法与同学很好地沟通交流......
很多人在讲自己的这些状况时,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友好的,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讨厌自己这样什么都憋在心里不说的性格,也很不喜欢这样畏惧人群、不喜欢说话的自己。
同样是一道简单的自我介绍题,有的人三言两语就没什么好说的,有的人则气场十足,滔滔不绝,引得无数好评以及羡慕的目光,等到下了台,很快就能结交一群好友。
前者羡慕后者大大方方,敢于表现自己,相比之下,更加不喜欢自己的内向,内心表示也想得到别人的夸奖以及结交一些可以交流的朋友。
可这也仅仅停留在羡慕的阶段,然后继续保持当下的模式,因为内向的人在潜意识里就给自己下了一个自我的设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做不到外向,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性格。
其实可以尝试着自我怀疑下,这也许是一个误解呢?
回顾自己的经历,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环境、朋友的变化,自己的性格也跟着发生了一些改变?只是自己之前没有意识到而已。
小的时候见到七大姑八大姨不敢叫人,是不是爸爸妈妈一直都在忙,不在自己身边,就没有好好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
大人指望我们一见到大人就会喊人,可是,有些东西真不是谁天生就会的。因为当时没有叫人,大人也没有给予很好的引导,而是简单粗暴一上来就是一顿批评,指责说没出息,在一系列这样的打击声里,才会渐渐丧失说话的欲望。可是,长大之后的你,是不是见到亲戚就会主动地礼貌问好?
毕业实习,从十几年的象牙塔里走出来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大部分人都是会紧张焦虑的,这是常态,是不是在和大家相互熟悉,以及适应环境之后,就变得淡定很多?
看,17岁的许韵如是没有办法有27岁黄雨萱那样的勇敢和心智的,这中间10年的时间,就叫做成长。
幸运的是,很多人都从许韵如成长为了黄雨萱。
不要忙着过早地给自己下判断,就简单定义为内向。
然后用内向的框架把自己束缚起来,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爱社交的人,也武断地放弃掉了社交这件事情。
/06/
怎样去判断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
樊登老师给了这样的建议:
最主要的是看一个人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越玩越带劲,只要人多就充满了能量。而内向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觉得很累,他需要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安静一会儿 ,才能逐渐地补充上来能量。
外向的人获取信息和能量都是来自于社交以及与他人的互动,而内向的人则来自于安静和独处。
在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内向的时候,可以这样问自己:我是需要独处,来减少外界的刺激吗?我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是借由安静的思考,来恢复精力的吗?
如果,你是这样的一种人,那很大程度上就是偏内向。
按照这样的标准,确认了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可以选择向我的朋友那样,接纳自己的性格,并且充分认可自己,继续按照让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
仔细挖掘,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具有的优势有很多:冷静、勤于思考、能观察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认真谨慎、细致化地完成上级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富有想象力、对未来充满幻想、能够替别人着想;不爱过多地表现自己、愿意慢慢做下去、有坚持性......
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和潜能,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
当然,如果你习惯于独处,但也渴望在人群中获得朋友以及关注的目光,也可以选择适当地改变自己,尝试着在社交场合多一点表达,变得热络一点,你会发现,当你敞开自己,可能会获得一份与独处不一样的快乐。
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记得丁丁张曾在一档节目里对金靖评价称“过于完美”,因为镜头前的金靖好像没有什么软肋,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亲密关系,她都能用比较轻松的方式说出来。
当然,不是说金靖这个人的内心完全没有撕裂的地方,她只是选择不在镜头面前表现出来,她希望所有荧幕上的自己都是简单快乐的。
最后,丁丁张回顾和金靖相处的一天,说,其实只要一个人能达到自己的那种自洽以及自我平衡,我觉得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好的。你没有办法要求一个人,必须给到我想要的答案,如果她自己是舒适的,那我觉得也不算遗憾。
对于性格也是,不被“内向”与“外向”的帽子绑架,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处之道,就好。
记得,自洽、平衡、舒适。
END
-脚趾姑娘-
用文字记录故事,用思考解读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