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万卷书读书
【精选书籍】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你当像鸟飞

【精选书籍】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你当像鸟飞

作者: 连Albert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0:35 被阅读0次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已累计80周高居Top1;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比尔·盖茨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美国作者塔拉·韦斯特弗,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然后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塔拉的童年

”从出生开始,就开始反政府,没有合法的身份登记,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大山和废料厂,到年龄了不会送去上政府开设的学校,所以没有了同龄的朋友。因为父亲从小就念叨那里被摩门教里面的叛徒光明会所渗透 ,邻居隔壁家被政府开枪所射杀就是佐证,政府想让你背离上帝。得了病是不能接受现代医疗诊治的,因为所有青霉素等药品里面都带有撒旦的毒药水,只能用母亲的草药来救命,牙疼更加是不能吃现代止疼药的,只能忍受疼痛,因为疼痛让人清醒是与上帝接触的机会 。哥哥打你,那是不存在的,是你自己的臆想。赚了钱,就得存粮食和汽油,等待世界末日来的那一刻 ,自己也能自足,还能去其他州把子女们都接回来“。这就是塔拉的整个童年。

由于塔拉父亲奇怪的信念,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突出:学校是洗脑,医院是恶魔,象征末日的千年虫。她的父亲偏执狂热,母亲顺从隐忍,这个家庭渐渐偏离主流太远,灾难如影随形。一家人伤痕累累,两次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她们仅靠母亲收效甚微的草药治疗,将体会苦难视为一种赐福。令人难以想象,这一切戏剧性事件就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真实地上演。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辈主张的不容置疑的声音开始在她心中动摇。父亲不顾她的安危,一次次将她推向咆哮着的几乎要将人脑袋咬下来的轧钢剪刀;一个哥哥屡屡出现暴力倾向,把她的头按进马桶,掐住她的脖子叫她妓女;母亲无视她所受的委屈而选择沉默。家的形象变了。家庭所谓的忠诚信条,成了围困她的牢笼。

  塔拉的另一个哥哥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为她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废料场沉闷而危险,家之外是否有一个可以救赎她的不同的世界?当她拆下散热器上的铜,将第五百块钢扔进分类箱时,属于她自己的声音渐渐苏醒:离开家,去上学。

在学校中,塔拉生活中处处感觉自己格格不入,起初没有朋友,与室友相处艰难。她不明白同居一个屋檐下需要承担家务、如厕后要洗手这样简单的道理,因为她就是被那样教育长大的:洁净是虚伪,污垢才是诚实。尽管她身在大学,部分的她仍未走出大山,仍未找到摆脱父母教诲的所谓真理、开始全新生活的勇气。

  塔拉被自己从前的生活和新生活割裂成两个人:一个被家庭紧紧捆绑,不舍离去;另一个想要展翅高飞,追逐自我。摆脱无知是一条艰辛的路,塔拉凭借毅力和信念,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她获得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愈见光明,她一步一步重塑自己的人生,然而代价是被视为家庭的背叛者,与父母决裂。分离之痛让她一度发疯,整夜梦魇尖叫,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梦游狂奔。

 

教育到底是什么

尽管塔拉的经历具有独特性,但她的故事所映射的问题却是普遍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女孩该如何追逐自我?自我意愿与家庭责任之间要怎样平衡?

通过写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一种答案。教育意味着自我创造,令她鼓起勇气去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声音。她曾活在父亲确凿的规训之下,是主动寻求教育让她发现了真正的自己。接受教育,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色彩斑斓。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这个故事会让你改变对“教育”的传统看法,重新感激接受教育的每一次尝试。但这绝不是“风雨剑桥路”,也不是一个女孩的成功修炼手册。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出难以修复的深深裂痕。她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家庭终究是我们心中一块难以厘清是非对错的所在,有时它给你温暖,有时它令你刺痛。尽管观念不同,立场相左,爱却始终存在,无法割舍。塔拉在奥普拉的节目上说: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书名为什么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本书的英文书名“Educated“ 是一个简洁有力的词,谁都可以读懂。但如果将它直译过来,是否还能保留这种力量?它的被动语态,既传递一种结果,又表达一种状态。“受过教育”和“教养”是这个词的两个层面,选择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整地表达原意。“受教”更像一个抱拳的动作,生硬而有年代感。似乎中文里,再也找不到同样恰当有力的表达。在中文版之前,英文原版的《Educated》有一定知名度,已有很多译名:《教育改变人生》《教育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这些译名直白、约定俗成,将故事引向一个方向——成功。

 但若读过此书,你会知道,这不是一部励志成功学,作者最不想展露的一面恰恰是成功。她的光环是她书中极力轻描淡写的部分,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因为那毫无意义。

塔拉自已亲订的中文书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中,塔拉的回忆按照时间的顺序流畅地展开,只有这样一段往事插叙其中:塔拉一家曾救助过一只野生的大角猫头鹰。这个受伤的野性生灵发现自己被囚禁,险些将自己拍打致死,于是他们只好将它放生。塔拉的父亲说:它和大山在一起比和我们在一起更好。它不属于这里,也不能教它属于这里。

这支小插曲似乎就是对这个书名的诠释,也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诠释。她身在剑桥,与周遭所有人都不同,童年的独特经历让一部分的她永远属于那座大山,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这是她无法剥离的原生家庭痕迹;另一部分的她不能被家人所束缚,她注定是飞鸟,要飞往自己的山去。这山是她为自己找寻的山峰,不是家人给她定义的山峰。她就是那只猫头鹰,有着自由飞翔的意志,不能教她属于那里。

>>>> 小希的反思

小希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觉得不知所云,直到看到中后程慢慢引人入胜,但小希读到后面也几度想要放弃,这是因为后面塔拉的经历太过真实,好像就发生在眼前,塔拉在教育重塑和不背叛原生家庭之间几度徘徊,这种艰难的抉择是对她诺大的折磨。小希读书的时候也在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羁绊到底有多大?审视别人总是很容易,审视自己总是很难。我们每个人何尝又不是塔拉,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我们还有没有勇气背叛我们的曾经,找到真正的自我?或者我们还不能像塔拉一样,发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羁绊,那样一直作为局内人的我们,才是值得恐怖的。

本书的最后,我们很庆幸塔拉终于逃出了围困她的牢笼。对塔拉来说,除了他和它的两个哥哥理查德和泰勒,她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经济上依赖着她父母。她的家人从中间一分两半——三个离开了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获得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裂痕已经出现,而且越来越深。

如书中所说:“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者那个化身,曾经有所归属。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塔拉最终用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了选择。

  但获得的和失去的同等重要,她感激这个教育打开的新世界,却也还在努力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小希的摘录本

序言

父亲所有的故事都关乎我们的山,我们的山谷,我们呈锯齿状的爱达荷州。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如果我离开这座山,如果我漂洋过海,发现自己置身于陌生的地面,再也无法在地平线上搜寻那位公主时,我该怎么办。他从未告诉过我如何知道,我该回家了。

阿帕奇女人

就是在这时,母亲宣布我们要去亚利桑那州。她说爸爸就像一株向日葵,会在雪地里冻死,来年二月需要把他带走,种在阳光下。

诚实的污垢

泰勒步入了一片虚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也不知道。他无法解释这个信念从何而来,也无法解释它是如何发出明亮的光来穿透那黑暗的不确定。但我一直猜想那来自他脑海中的音乐,来自我们其他人听不到的充满希望的曲调,来自他买三角学书和收藏铅笔屑时一直哼唱的秘密旋律。

鱼眼睛

我站起身来,悄悄地锁上卫生间的门,然后盯着镜子里那个紧握手腕的女孩。她两眼无神,泪珠从脸颊上滑落。我恨她的软弱,恨她有一颗易碎的心。他能伤害她,任何人都能那样伤害她,这不可原谅。

卖花女

我想相信他,接受他的话,重塑自我,但我从来没有那样的信心。无论我把回忆埋得多深,无论我如何紧闭双眼对抗它们,当我想到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是那个女孩,在卫生间、在停车场的那个女孩。

对我来说,我假装自己不属于剑桥还有其他与阶级和地位有关的原因:因为我很穷,从小就很穷。因为我可以站在教堂屋顶的风中而不倾斜。这就是那个不属于剑桥的人:这次她是屋顶工人,不是那个妓女。那天下午我在日记里写道:我可以上学,可以买新衣服,但我始终是塔拉·韦斯特弗。我做过的工作没有一个剑桥学生会去做。不管怎么打扮,我们始终不同。衣服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令人作呕,仅凭衣服无法掩盖。


毕业

“如果你在美国,”他低声说,“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悲剧之后的闹剧

我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这种转变,为什么突然间我可以与过去伟大的思想家们交流,而不再单纯对他们肃然起敬。这座城市中,陈年的白色大理石和黑色沥青在红绿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让我看到一种东西,指引我可以欣赏过去,却不再沉默不语。

教育

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者那个化身,曾经有所归属。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那天晚上我召唤她,她没有回应。她离我而去,封存在了镜子里。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选书籍】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你当像鸟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vf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