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程标准?什么是教学目标?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是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在课堂上。不能直接将课程标准当做教学目标。应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
在具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还是习惯于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借鉴教辅分析考试说明,较少关注课程标准。为什么教师虽然知道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但又较少关注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课程标准高度概括指导,作用不如考试说明具体。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一个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围绕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建议等进行阐述,提出每一门课程的基本观念与价值观,提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阐述往往比较概括。在为不同区域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指导性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实施空间为教师预留的创造的天地,也正因为如此。有些老师会觉得他有点儿高高在上。对具体教学过程的指导性还不够强,可直接使用的素材还不够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更概括宏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那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首先,制定教学目标,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整体性,整体性还体现在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彼此要有连贯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主体性,教学目标要描述清楚,学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教学目标是难度适中,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设计的有层次,有梯度。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三可操作性,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盘考虑。设计出能落实,可评价的教学目标,教师指导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核心素养一个检验标准,就是看教学设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探究的机会?是否将问题解决贯穿课堂?是否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样就知道教师走向单篇语文的教学从整体和任务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是课程的总目标,它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之间还有很多小台阶。将核心素养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目标后,只要系统中的每个具体目标落实到位了,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也就达成了。核心素养这个总目标的落实不是随机,随意,撞运气式的落实。而是在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模块中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系统化的落实。
课程标准转换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将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转化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是某一单元的目标,而是转化为一个目标体系,一个目标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坚持系统化思维。系统化思维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上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关联,学科逻辑的关联。更是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关联。系统化思维,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要坚持“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诊断评估”的一致性 。
在整个教学链条上,在教学设计的不同环节上应系统思考。整体设计避免陷入制定目标是一回事,教学过程是一回事。教学诊断评估又是另外一回事的误区,要让教学考评都统一到核心素养的维度上。统一到问题解决的现实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