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于70年代中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最直接的就是50后、60后、70后。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基本国策,用今天的认知来看,也只能算是权宜之计,解决的只是当初国家贫穷与人口增长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相对厚实,这样的国策到了本世纪20年代前后,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从更深远的战略眼光去认知,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人口出现的负增长、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新生力量需求匮乏等等等等。本文无意从宏观方面高谈阔论,只是想谈论一下当初的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应该如何去面对。
在咱们中国历史的几千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可说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可说是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既然不能多生,那就接受只能生一个的现实吧,可独生子女该如何养,对于那个年代的年轻父母,普遍采取的是“人以稀为贵”的偏爱做法。把生的儿子奉为“小皇帝”、女儿视作“小公主”,除了在物质满足上不遗余力,在教养方面也是千娇百宠。如此这般众星拱月的呵护下来,养育的孩子,大都存有唯我独尊的偏执。那就是我想要的,父母都得无条件满足;不能满足我的,都是父母无能和无情。至于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在养育过程中付出的千辛万苦,根本就是视而不见。说到对父母的回报感恩,在他们眼里更是天方夜谭。当然说到独生子女的痼疾,并不泛指全部,其中不乏为人称道的晚辈后生。但只要是当初理性不足、用情过度的父母,非但难以真心换回真情,没准还会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自责和悔恨。
现在网络上关于独生子女话题,层出不穷不在少数,显然已经不是一家两户的个别问题,而是上升到普遍的社会矛盾。客观分析独生子女问题,还得从当初的相关政策说起,因为在家庭多子女的往常,孩子要想得到百般娇宠、唯我独尊的待遇,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在有兄弟姐妹同在的家庭,孩子得到的平等相待、相互谦让、理解父母、感恩孝顺,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理应如此。而造成独生子女现象的,并非独生子女本身之过,根源还在于所处环境脱离了多元、成长环境少了互爱,长大以后不懂得常情。我们常见的独生子女孤独、冷漠、自私,不懂得人情世故,大都源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滋养和哺育。很多年前耳闻的一句话,说“咱们这一代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同时也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此话虽说有些偏激,仔细琢磨也并非全无道理”。咋办?作为当父母的,彻底破除养子防老的陈腐观念,增强人到老年必须独立、自强的意识,不要过早就被破了防、决了堤,也不要一味自责、内疚、想不通、接受不了。从广义上来看,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也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一代,他们的人生不容易也只有自知。需要老一辈深爱他们的父母,真心诚意为他们祈愿祝福!
(本文插图街区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