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感》是清朝词人黄景仁的作品。黄景仁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诗文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
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
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
“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
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
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杂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