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知识、重点
1
我之前有个自以为很好,实际很坑的习惯--屯课,各种课。虽然没有仔细算过到底买课花了多少钱,但应该远远大于5000元,但是这些课程转化了多少,不大于500元。
后来才慢慢明白,屯课的结果就是自欺欺人,以为自己会学,结果买了就骗自己学了。
知识之所以是知识,其前提是要吸收要转化,否则只能成为“信息”。你知道你了解你又忘记了。
同样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有的人就能从中发现黄金屋颜如玉,而你只不过是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其原因不外乎①我知道了,我还是那个我,②我学了,但是好像没用,算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碎片化学习,然后越学越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学习但是没有建立各信息之间的连接,没有清晰的系统脉络,导致学得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少。
2
今天给孩子辅导作业,一幅看图写话,写得不知所云,订正的时候一直告诉她要认真看图里有什么内容,捋了几遍过后她仍不能说出任何内容,我忍不住自己在心里暴跳如雷。
几分钟之后,平复好心情,我问自己给她讲题的重点是什么:让她明白图里的内容。然后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她去想去说,虽然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好歹她是写出来了。
等到她作业写完之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我在辅导的过程中让情绪影响了行为。因为是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一旦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预期不一样就会觉得问题是孩子的。
我搞反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后天就要期末考试,一天的复习时间是要让孩子找到答题思路甚至捷径,而不是慢慢对她讲解来龙去脉举一反三,所以在最开始的辅导方式上自己就偏离了目标。
因此,我再次告诉自己:搞清楚主次,找到重点,然后攻克。
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实都是自我认知及内在价值的体现,从行为学从心理学从统计学可以洋洋洒洒写出几万字,但是,首先你要有这些知识储备,并且能将这些知识理解,融会贯通;然后你要找到自己要表述的重点,否则写了几本书可能还是解释不好自己为什么会发火。
--《财富自由之路》第274-287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