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到底是谁?除了他的《清明上河图》你还知道其他的吗?据小编了解,史书上基本没有“张择端“这个人的记载,唯一相关的记载就只有《清明上河图》的跋文了。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张著写这段跋文的时间是1186年,距离北宋灭亡1127年只有59年,从时间上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跋文里提到的张择端的另一幅作品《西湖争标图》,也无其他人见过。再仔细分析这段跋文的内容,“翰林张择端”,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翰林”指的是什么?宋徽宗是一位不爱江山爱画画的皇帝,他登基后建立了书画院,自封赵院长,把天下所有牛逼的艺术家都选入了宫中,嗯,其阵仗可不比选秀小啊。除此之外,宋徽宗还命令蔡京和米芾编纂《宣和画谱》,把上千幅好画尽收其中,翰林就是画院内的,直白讲,张择端就是体制内的职工。如此大牌的宫廷画家,却在史海中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让人不得不怀疑张择端到底何许人也
张择端唯一传世留存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真正的国宝,传说是张择端专门画来献给宋徽宗的,不,是赵院长。赵院长十分喜欢,于是亲自题写“清明上河图“五个大字(故宫藏本已经看不到这五个字了),还加盖了御用的鉴赏印。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样国宝级别的《清明上河图》,为何不在《宣和画谱》中呢?
于是小编穿越到古代,发现张择端竟然发了这么一个朋友圈(好惊喜呀!)
今天作了一幅画,名为《清明上河图》,吾甚是满意,引为平生得意之作!院长亦褒赏有加,亲自题名!哈哈哈哈, 饮酒去咯!
引来一堆人纷纷评论:
张著: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厉害厉害!您画的《西湖争标图》我也特别喜欢~~
张公药
通衢车马正喧阗,祗是宣和第几年。
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
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
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丘墟。
楚柂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
唤回一饷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
如寿
汴梁自古帝王都,兴废相寻何代无?
独惜徽钦从北去,至今荒草遍长衢。
妙笔图成意自深,当年景物对沉吟。
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
冯保
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 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宝欤,宜珍藏之。(张老师神品,手动点赞!
陆完
图之工妙入神,论者己备。吴文定公讶宣和画谱不载张择端,而未著其说。近阅书谱,乃始得之。盖宣和书画谱之作,专于蔡京,如东坡、山谷,谱皆不载,二公持正,京所深恶耳。择端在当时,必亦非附蔡氏者,画谱之不载择端,犹书谱之不载苏黄也。小人之忌嫉人,无所不至如此,不然择端之艺其着于谱成之后欤!(《宣和画谱》让蔡京这个大奸臣掌握着,你看跟他政见不合的黄庭坚、苏轼,他们的画都没有入选《宣和画谱》,更何况张择端呢!)
吴宽
金燕山张著,以此图为张择端笔,必有所据。至后人乃以择端作于宋宣政间。今画谱具在,当时
有如斯人斯艺,而独遗其名氏何耶?大卿朱公,藏此画已久,予始获展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盖其经营布置,各极其态,信非率易所能成也。(张著认为这幅画是张择端画的,那肯定是有依据的。)
李东阳
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人行不能寸,小者才一二分,他物称是。(这幅画高26cm,长6米多,怎么到了现在只有528cm,少的那70多cm去哪儿了?
杨淮
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前面还有宋徽宗的题字呢,怎么现在看不到了呢?)
《清明上河图》上有无数的题跋,就像是张择端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下面有很多来自不同朝代的人点赞、评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真是热闹,有时等一个回复甚至要等上数百年,细看这些“评论”,是不是很有意思。在《清明上河图》众多粉丝中,乾隆也列在其中,据说乾隆皇帝对《清明上河图》昼思夜想,但可惜的是,乾隆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清明上河图》真迹,然而老天爷就是喜欢捉弄人,乾隆去世不久,《清明上河图》真迹就浮出了水面,不然这众多题跋中怎么可能少了我们的“弹幕皇帝”的跋文呢,也正是如此,《清明上河图》逃过了被乾隆疯狂盖章、题字的厄运。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虽然只有张著跋文中的这85字可参考,或许《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也不叫张择端,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旷世巨作,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准确详细的答案,张择端也就成为了江湖上的神奇传说
网友评论